丹凤千字科普:独坐敬亭山古诗原文及翻译注释(详细资料介绍)

独坐敬亭山之时
大唐天宝年间,李白的天空并非始终晴空万里。安史之乱的阴霾尚未散去,的纷争和世态的冷漠,像凛冽的寒风,让他倍感萧索。再一次,他踏上漂泊之旅,这次来到了宣城的敬亭山。
清晨,敬亭山的山峰被淡淡的雾气环绕,仿佛是一层轻柔的纱帷。李白身着洗得泛白的青衫,沿着曲折的山路前行。路边的野草上露珠闪烁,微光映照下显得清冷而寂寥,如同他此刻的心境。
山林中,起初有几只鸟儿欢快地鸣叫着,穿梭在枝头间。它们的灵动与欢快,为这片山林增添了几分生气。不久之后,鸟儿似乎察觉到了李白身上的孤寂,纷纷振翅高飞,消失在广阔的天空。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望着天空,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绪。曾经的亲朋好友、壮志豪情,都如飞鸟般离他远去。天空中,一片孤云悠然飘荡,仿佛世间纷扰都与它无关。李白注视着这片孤云,心中涌起亲切感,孤云不正是他自己的写照吗?在这天地之间,独自漂浮,无人相伴。
午后,李白找到一处平坦的巨石坐下,背靠敬亭山。他静静地注视着这座山,而山也默默地守望着他。山上的树木摇曳着岁月的故事,山间的溪流潺潺流淌,抚慰着他疲惫的心灵。
在这静谧的时刻,李白与敬亭山仿佛融为一体。彼此间的对视无需言语,一个眼神便能读懂心中的千言万语。敬亭山成为了他心灵的慰藉,是他尘世疲惫时的净土。
夕阳西下,李白的身影在余晖中拉长。他最后望了一眼敬亭山,下山离去。敬亭山依旧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守护着这一方天地,也守护着李白心中的宁静与温暖。
从此,敬亭山成为了李白心中的圣地。每当他在尘世中感到疲惫和迷茫时,便会想起这座山,以及那份宁静与温暖。“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句诗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永恒的光芒,诉说着李白与敬亭山之间跨越时空的深情厚谊。这不仅仅是他对山的情感寄托,更是他对人生、对世事的独特感悟和见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