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玉不琢不成器》全文翻译(详细资料介绍)

第七篇 玉石需琢方显其质,学习铸就品质
【词语解释】
玉石质地本非凡,要经过工匠之手进行琢磨打磨才能显露出其真正的价值。而人亦如此,只有经过不断的努力学习,才能明白人生的道理与真谛。
【启示】
玉石初现,犹如人之初生,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石头。只有经历刻苦的学习与自我雕琢,才能使自身提升为具有价值的人才。像对待玉石的雕琢一样,我们要时刻用知识和智慧打磨自己。
【故事演绎】
王献之练字的故事
王献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从小便在父亲的指导下刻苦钻研书法,技艺逐渐精进。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的书法得到了许多人的称赞。这也使他开始有些骄傲自满。
某日,王羲之外出有事,留下一些字让王献之摹仿。献之认真地摹写了父亲的字,并在父亲离开后擦去了原字,自己重新写了一遍。但当王羲之回来后看到墙上的字时,略显失望地叹息:“也许我在写那些字时醉得太过吧,不然怎会写得如此不尽人意呢?”王献之听到后深感羞愧。
几天后,献之写了几行字送到父亲的书房,期待得到父亲的赞许。王羲之只是在一个“大”字下加了一个点,变成了“太”字,然后还给了他。母亲仔细后,只指出那一点像王羲之写的。这次经历让王献之明白自己还有许多不足,于是开始更加踏实地练习书法。他对书法的执着与勤奋得到了父亲的认可,终于与父亲并称“书法二王”,为书法界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也充分证明了人的成长需要不断的雕琢与学习。正如未经琢磨的玉石无法展现出真正的价值一样,没有努力学习的人也无法明白人生的真谛。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与自我雕琢,我们才能成为有价值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