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前后七子诗文复古的主要观点

南大文学院的文学史课堂上,副院长苗怀明教授以其独特的教学方式,给学生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明清文学之旅。作为忠实读者,你一定见过这样一张照片:苗教授将扬子作为奖品,颁发给在作业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这个班级的每一次学习都充满了惊喜,给学生们带来了高水准的学术体验。
苗教授对明末文学有着独到的见解,他形容明末文学如同夕阳般灿烂,虽然只在历史中留下一抹晚霞,但瞬间无比辉煌。这不仅是苗老师对明末文学的描述,也是他对这个班级课程的期望。
在过去的学期里,我们跟随苗老师领略了明清文学的壮丽景色。课堂学习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思维的碰撞。每周的课堂学习,平时的“花式作业”,以及期末的大作业,构成了课程的三大板块。
课堂学习分为两部分,周二的三课时由苗老师主讲,周四的三课时则是学生的报告与评议时间。在苗老师的引导下,课堂学习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明清文学的各个方面。
作为文学院的一部分,这门课的学习方式与内容都颇具创新。除了传统的课堂学习,还结合了媒体时代的特点,增加了“花式作业”这一环节。这不仅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也培养了学生与社会接轨的能力。
“花式作业”是课程的一大亮点,它将学术研究与搞怪元素相结合,通过新颖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对作品和人物的理解。例如,明清文人排行榜、四大名著的人物乱入、为明清文人找一位匹配度最高的外国“CP”等任务,让学生在脑洞大开的也锻炼了他们的学术素养。
除了“花式作业”,课程还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术素养的培养。期末的大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位家乡的明清文人进行研究,这不仅训练了学生的研究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乡邦情怀和自豪感。
苗老师在课堂上既是严肃认真的教师,也是与学生亲密无间的朋友。他引导学生们走进明清文学的世界,激发他们对学术研究的热情。而同学们的想法则通过课程群和课堂讨论得到了充分的碰撞和交流。
这种以学术训练为核心,重视沟通与交流的教学方式,真正把教学作为重点的教学理念,使得这门课程成为真正有生机、有活力的大学课堂。明清文学的晚霞或许已沉入暮霭,但苗老师的课堂永远充满霞光。我们期待着苗老师的下一门课,期待着更多的学术惊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