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山墙升起后包住檐口的构造做法,称之(详细资料介绍)

徽派建筑是传统建筑的重要流派之一,深受徽文化的影响,历来备受中外建筑大师们的赞誉。水乡独特的人文景观与美丽的自然风光塑造了徽派建筑优美、精致、典雅的独特风格。在《国学小名士》节目中,嘉宾李山教授也对徽派建筑赞不绝口,称其“远山近树与山水相映,白墙黑瓦伴着河流,如诗如画。”
徽派建筑以砖、木、石为主要原料,以木结构为主体。其梁架用料且富有装饰性,以堂屋为中心,擅长雕梁画栋、装饰屋顶和檐口。有一句诗这样描绘徽派民居:“青砖小瓦配马头墙,回廊挂着落花格窗。梦里水乡芳草绿,建筑风格古朴又辉煌。”其中的“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独有的特色,不同于常见的山墙。徽州民居的山墙根据屋顶坡度错落有致地呈现水平阶梯形,因其墙顶部分形状酷似马头,故得名“马头墙”。
关于为何修建如“马头”形状的墙体,背后还蕴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在古徽州,人们盛行敬祖之风,各村都建有祠堂,人们聚族而居。由于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为了防火,人们在居宅的两山墙顶部砌筑了高出屋面的马头墙。在古代,徽州男子常常在十二三岁就离家外出经商,马头墙也成为了家人们期盼亲人归来的象征。这一独特建筑风格,展现了徽派建筑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