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宝玉不在姑娘在打一字谜底(详细资料介绍)

微信公众号提问:我们的孩子今年五年级了,在学习和生活方面都不太用心,总是对我们的话不在意。最近孩子表现得越来越不上进,缺乏自信,学习也不专心,似乎有一种消极放弃的态度。我们感到非常困惑和无助,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教育专家解读:
对于这位家长所遇到的问题,北京市东直门中学的赵庆梅老师引用了《红楼梦》中的例子来加以解读。在《红楼梦》里,贾环是贾政和赵姨娘的孩子,这个角色并不受人喜欢,他举止粗俗,资质平庸。作为同样贾政的孩子,贾环与宝玉相比,气质和才华都大为逊色。在贾府的大观园试才题对中,宝玉才华横溢得到了元妃的赞赏;而在元宵节猜灯谜的环节,只有贾环未能猜出谜底。
赵庆梅老师表示,当我们深入研究贾环的成长经历时,不难发现不当的家庭教育对其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贾府这个环境中,贾环常常被人忽视其感受,批评时言语尖刻,即使有时出于善意或心疼他,但这一切都给贾环带来了强烈的心理暗示,让他觉得自己很糟糕。长此以往,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充满阳光和宽容呢?
赵老师以前教过一个孩子,那个孩子有些幼稚,学习速度略慢。但赵老师很快意识到问题不仅仅在于此。这个孩子缺乏自信,总是注意别人的缺点,喜欢批评他人。即使没人倾听,他也会自言自语。同伴们并不喜欢他,他也因此感到迷茫、不快乐,很难专心学习。深入了解其家庭后,赵老师发现父母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当孩子成绩不佳时,父母会严厉批评。
赵庆梅老师指出,在面对孩子学习不、成效差等情况时,家长的内心焦虑是可以理解的。但很多时候,家长会因为情绪化而反复苛责孩子,而不是以引导和教育的方式帮助他们。过多的负面心理暗示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甚至难以挽回。
家长在孩子犯错时,应该给予积极正面的评价和建议,避免情绪化的判断和批评。许多孩子可能并非天生卓越,但他们绝对不是“差生”。如果一个健康的孩子长期被当作“差生”对待,在对比和责备中成长,那么很可能是家庭教育和环境出了问题。这种“问题”主要源于家庭教育的不当和随意。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每个孩子都不可能完美。教育应该是建设性的,帮助孩子们发展他们的潜力。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是我们发自内心的欣赏、喜爱以及基于这些的耐心和陪伴。
文章整理/本报记者 武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