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丹凤千字科普:创意美术一般学到几岁(详细资料介绍)(详细资料介绍)

走进金山区的山阳中学美术教室,迎面而来的是浓厚的创意氛围。青年美术教师柳晓燕正精心整理着她的作品和学生们的创意制作。在这个不大不小的空间里,摆满了充满想象力的创意作品,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些作品大多是由废弃的物品再生而来的。
柳晓燕分享说,虽然有些作品是她自己创作的,但更多的则是学生们的杰出创意。自从她的工作室开设以来,已经积累了数百件令人惊艳的作品,每一件背后都有一段她与学生的小故事。
在这间教室里,一些由乐器改造而成的实用艺术品特别引人注目。那个色彩鲜艳的弹拨乐器中阮,如今被巧妙地改造成了一个行走的音箱。柳晓燕表示,民乐是山阳中学的特色教育,随着时间和校舍的更新,一些乐器逐渐淘汰。于是,她产生了一个别出心裁的想法,就是引导学生们一起改造旧乐器,让它们焕发新生。
改造中阮时正值学校举办校运会,学生表演环节缺少音箱。于是,在柳晓燕的指导下,学生们巧妙地在乐器上添加了线路和,使其能够一边移动一边播放音乐,并画上了龙的图案作为装饰。这段有趣的经历被一位学生参与撰写成了文章,并参加了征文比赛。
除此之外,柳晓燕还指导学生们将旧古筝改造成书架,大提琴变身成为花架,这些改造既具有装饰性又实用。
在这个教室里,各类由废旧泡沫、报纸、积木、冰、树枝以及黏土等材料制成的景观作品更是考验学生们的耐心和团队协作精神。柳晓燕介绍道,就连景观作品中的树叶,都会根据现实中的光照和生长情况,制作成不同的深浅和形态,有时需要学生们花上一整个学期的时间来完成。
在柳晓燕的引导下,学生们纷纷化身为小小艺术家,用双手为废旧材料赋予新的生命。她告诉记者,开设“变废为宝”的选修课,初衷是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提升创新能力和环保意识。然而多年来,她常常被学生的奇思妙想和创造力所惊艳。
对于那些在文化课上表现并不突出的学生,或者是班的调皮孩子,在这节课上却常常能提出有趣的设想,并为了实现这些想法迸发出惊人的能量。柳晓燕说:“这让她感受到了开设这堂课的更深层次的意义。”
对于“变废为宝”的课堂来说,收集材料也是关键的一环。柳晓燕平时会留心收集废弃的塑料瓶、茶叶盒等,她的这一习惯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身边的同事。她还会鼓励学生们收集家中的废旧物品,引导他们观察材料的颜色、质地等特点,思考如何将这些材料进行再创作。
一位学生王欣蕾兴奋地说:“没想到这些平时被我们丢弃的东西,竟然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变成这么漂亮的艺术品,这真的很新奇很有趣。”
本学期,柳晓燕计划带学生们制作鱼灯。学生们积极提出各种创意想法,如有的在塑料瓶上包裹宣纸以便上色创作,有的则提议直接将宣纸上的字迹作为装饰呈现出来。柳晓燕表示,她不会过多干涉学生的创意,希望在她的课堂上大家可以大胆尝试、自由发挥,真正将“变废为宝”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用创意点亮生活。
原本被认为是废弃物的物品,在柳晓燕和学生的手中变成了充满艺术气息的作品。这位沪郊美术老师通过探索变废为宝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还传递了环保的理念。这一创新的教学方式赢得了广泛的好评和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