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循环水浓缩倍率的计算公式(详细资料介绍)

针对企业循环水系统特性及工艺条件,结合地区水质特点,我们制定并实施了合适的水处理方案。通过加控制等手段,使循环水各项指标保持在稳定范围内运行,不仅保障了生产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还提高了循环水的利用率。循环水处理技术的运用,不仅给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面临多种问题。由于水分蒸发、风吹损失等原因,循环水不断浓缩,盐类超标、阴阳离子增多、pH值变化,导致水质恶化。循环水的温度、pH值和营养成分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特别是在冷却塔上的充足日光照射下,藻类生长尤为活跃。为了解决结垢控制、腐蚀控制以及微生物控制等问题,必须进行循环水处理。
其中,循环水运行中的主要问题包括:
1. 水垢问题:循环水在冷却过程中,由于水分的不断蒸发,水中盐分浓度不断升高,当超过某些盐类的溶解度时,就会沉淀形成水垢,如碳酸钙、磷酸钙、硅酸镁等。这些水垢质地致密,大大降低了传热效率,仅0.6毫米的垢厚就会使传热系数降低20%。
2. 污垢问题:污垢主要由水中的有机物、微生物菌落和物、泥沙、粉尘等组成,这些污垢质地,不仅降低了传热效率,还可能导致垢下腐蚀,缩短设备使用寿命。
3. 腐蚀问题:循环水对换热设备的腐蚀主要是电化腐蚀,其产生的原因包括设备制造缺陷、水中充足的氧气、水中腐蚀性离子以及微生物的黏液等。腐蚀后果严重,如不加控制,极短的时间内就会使换热器、输水管路设备报废。
循环水中的微生物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微生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冷却塔在水的蒸发过程中引入的大量空气,随空气带入冷却水中的微生物;二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中含有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日光照射下,会与二氧化碳等碳源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水中溶解氧含量,加速腐蚀过程。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会使循环水颜色变黑、发臭,污染环境,降低冷却效率,加剧设备腐蚀。控制微生物的繁殖是循环水处理的关键。
为了有效控制循环水中微生物的危害,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化学分析项目来进行监测:
1. 余氯(游离氯):在加氯杀菌时,要注意余氯的出现时间和余氯量。
2. 氨:循环水中一般不含氨,但如果出现含氨情况,需要注意是否含有亚硝酸根。
3. NO2-:当水现含氨和亚硝酸根时,说明水中已有亚硝酸菌将其转化,这时循环水系统加氯将变得困难,耗氯量增加。
4. 化学需氧量(COD):当水中微生物繁殖严重时,COD会增加,因此通过COD的分析可以观察到水中微生物的变化动向。
循环水的浓缩倍数也是一个重要指标。它是指循环水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水分蒸发、风吹损失等原因导致的浓缩倍率。合理的浓缩倍数控制对于水质控制至关重要。
关于水垢的形成,主要是由过饱和的水溶性组分形成的。水中溶解有各种盐类,如碳酸氢盐、碳酸盐、氯化物、硅酸盐等。在循环水系统中,这些盐类尤其是碳酸氢盐容易分解产生碳酸盐,进而形成水垢。对于循环水系统来说,预防和控制水垢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