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古代的守宫砂是什么原理(详细资料介绍)

女子手臂上的守宫砂: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习俗
在金庸小说和一些古装剧中,守宫砂是一个经常出现的名词。例如《倚天屠龙记》中的周芷若和纪晓芙,《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等人,她们的左臂上都有一颗守宫砂。关于守宫砂的记载在古代文献中屡见不鲜,这证明守宫砂确实存在一定的社会影响和深远的历史背景,而非作者凭空杜撰。那么,守宫砂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个话题。
一、守宫砂的起源与定义
在古代男权社会,礼教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观念、习俗成为了束缚女子自由的重枷。女子婚前的贞洁是夫家择妻的首要标准。受此观念影响,形成了许多对女子行为的约束和婚姻习俗。守宫砂,就是古代用来验证女子是否贞洁的物品。
守宫砂,是一种特殊的物质,来源于壁虎。这种壁虎身体扁扁的,脊部颜色灰暗,背上还长有一颗粟粒状的东西,尤其喜欢沿着墙壁爬行。宫中太监会将这种壁虎抓住,养在青瓦缸中,每日给壁虎投喂朱砂。经过3年的时间,大约喂足了3斤朱砂后,壁虎会变得很大,然后将其烤干,碾碎入。这种物就点在刚入宫的女子手臂上,红似血点,就是守宫砂。
二、守宫砂的历史沿革
相传女子点上守宫砂后,任凭如何擦洗,红点都不会褪去,只有当其与异性后,守宫砂才会突然消失。壁虎也被称为“守宫”。关于守宫砂的最早记载出现在西汉的《淮南万毕术》中,书中详细描述了守宫砂的制作过程。
近年来,秦汉时期的文献相继出土问世,很大程度上印证了传世文献的观点。例如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养生方》中就有关于守宫砂的记载。而且1993年湖北荆州出土的周家台秦墓简牍上也提到了守宫砂。这表明守宫砂的出现可以追溯到秦代末年。
三、守宫砂出现的社会背景
守宫砂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秦始皇时期就加强了对女子贞洁的管理。尤其在他亲眼目睹了母亲与嫪毐的丑闻后,对女子不贞洁的行为深恶痛绝。他也大力整顿社会风气,倡导贞洁。对坚守贞洁的巴寡妇清,秦始皇更是大力表彰。守宫砂的出现也与男权社会下对子嗣血统纯洁的考量有关。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家庭财产的继承,更涉及到对祖先的祭祀。
四、守宫砂在各个时期的流传情况
守宫砂在秦汉时期仅在贵族中使用。到了南北朝时期,随着医学的发展,守宫砂慢慢进入医学领域。隋唐时期,随着科举的发展,原本记载于医书和神仙志怪书籍中的守宫砂慢慢被文人士子所认识。宋明以后,理学盛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观念更促使守宫砂在社会上被广泛重视。文学作品、小说中频繁提及守宫砂,反映了社会对女子贞洁的追求。
总结来说,站在现代的角度来看,守宫砂验明女子贞洁的方式并没有科学依据。它只是那个科学不发达时代对人的一种心理暗示。历史上许多女性因这荒谬的守宫砂而惨遭冤杀。现今看来,我们更应该尊重女性的和尊严。(作者:浩然文史烂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