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为啥不流鼻涕就鼻塞,这事儿得说说
确实,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惑:明明感觉鼻子不通气,甚至有点堵塞感,但摸摸鼻孔或者看来看,却发现并没有多少鼻涕流出。这种情况在鼻窦炎患者中尤其常见,原因其实涉及鼻窦炎的病理生理过程。
首先,鼻窦炎的核心问题是鼻窦内的炎症和感染。这种炎症不仅会刺激鼻黏膜,导致其充血、肿胀,还会引起鼻窦开口处也发生水肿。正是这个开口(也就是鼻窦与鼻腔连接的通道)的狭窄或堵塞,是导致鼻塞感的主要元凶。鼻腔的通畅依赖于空气自由进出,而鼻窦开口的肿胀就像关上了通风口,即使黏膜表面没有大量分泌物堆积,也会因为物理性的堵塞而让人感觉鼻子堵得慌。
其次,炎症反应还会引起鼻黏膜分泌功能的改变。有时候,黏膜可能分泌的是比较粘稠、浓稠的分泌物,但量不是特别巨大,不足以从鼻孔流出,但却会积聚在鼻窦内或附着在黏膜表面,进一步加重鼻塞感和面部压迫感。这种粘稠的分泌物如果未能有效排出,还可能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加重感染。
再者,慢性鼻窦炎常常伴随鼻息肉的发生。鼻息肉是鼻窦黏膜过度增生形成的柔软、肿大的组织,它会显著增大鼻腔或鼻窦内的空间,导致气道更加狭窄,使得鼻塞感非常明显,即使流涕不多。
此外,鼻腔的神经反射也可能起作用。炎症刺激会激活鼻腔的神经末梢,向大脑发送“鼻子堵”的信号,这种神经性的感觉有时会与实际的鼻涕量不成比例。
因此,鼻窦炎患者即使不流或者少流鼻涕,也会感到明显的鼻塞,这主要是因为鼻窦开口的肿胀、鼻黏膜的粘稠分泌物积聚、可能存在的鼻息肉,以及神经反射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也是为什么治疗鼻窦炎不仅要关注鼻涕的排出,更要着眼于减轻黏膜炎症、改善鼻窦引流和消除病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