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鞣酸苦参碱的作用及功能主治(详细资料介绍)

这天,医院迎来了一位65岁的男性患者,他的面容显现出典型的肝病特征,不仅面部皮肤发黄,全身皮肤和巩膜也出现了明显的黄染。
患者向我们详细描述了他的病情。大约一个月前,他在工作中不慎右上肢受伤,由于处理不及时,导致了感染。随后,他自行购买了中进行服用。其实,在服初期,患者就感到轻微的腹痛、腹胀和食欲不振,但由于没有其他明显的不适症状,他没有过多在意。
服用一周后,伤口感染确实有所减轻。于是,患者再次购买这种中,并听信其具有滋补、养神、健身的功效,连续服用了两周。
今天早晨,患者感到原先的轻微腹痛逐渐加重,巩膜开始出现黄染,颜色深黄,全身皮肤特别是面部皮肤变得蜡黄。这时,患者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迅速前来医院就医。
我们立即安排患者入院,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查。肝功能检查结果显示,胆红素和转氨酶水平均超过了正常值的30倍。通过CT检查,进一步确诊患者患有脂肪肝。
基于上述情况,我们初步判断患者在原有脂肪肝的基础上,由于不重视病情和滥用中,导致了肝脏的进一步损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容易受到“偏方”、“神奇疗效”的诱惑,想寻求最简单的方法来治疗疾病,却往往忽视了验证其可信度。接下来,我们将一起了解有关中的知识,究竟中是否有毒?如何正确服用?
一、关于中的毒性问题
自从西方医学传入我国后,我国传统医学被称为中。中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并具有养生、康复作用的物质。中的原材料大多来源于天然材及加工品,如动物、植物、矿物、生物制品等,经过特定手段形成特定材来治疗疾病。
虽然有人认为西对病症的针对性更强,可以快速发挥作用且服用方便,但产生的毒副作用也较强。相比之下,中虽然起效较慢,但可以治疗多种疾病,起到全身调理的作用,且产生的毒副作用较小。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随意、无顾忌地服用中。《国典》收录了730个品种的中,根据历代先辈的记录,将中的毒性分为大毒、中毒、小毒三个层次。大毒表示中毒症状极其严重,可能损害重要脏器,甚至几个小时就可能引起死亡;中毒则表示可能对部分重要脏器造成损害;而小毒通常只会引起毒副反应,不会直接损害脏器,但长期在机体内积累也会引发毒副作用。
无论是西还是中,都需要科学用以发挥疗效。有些中即使合理使用也可能因为机体的排异反应、个体差异而导致某些器官受损,更不用说将中当作补品随意食用了。
二、需警惕的五种中
1. 何首乌:何首乌是植物根茎类中,具有补精益血、解毒、温补肝肾、养血保肝等作用。适量服用可以强身健体、增强抵抗力和新陈代谢能力,长期服用的女性还可以拥有乌黑亮丽的头发。但切记不可滥用,其含有大量的蒽醌衍生物大黄酚,这种物质在损害肝细胞的同时会导致肝脏功能下降,并扩张血管刺激胃肠道,造成多脏器损害。
2. 番泻叶:番泻叶具有润滑肠道、促进通便、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但过量服用会有副作用,因为过度的脱水会导致酸碱平衡紊乱。番泻叶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是因为过度的脱水导致失去的碱性液体过多,使得血液中的H—K离子交换障碍。患者会表现出呼吸深快、呼出的气体有烂苹果味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神志不清、昏迷等情况。
还有苦参、东阿阿胶和艾叶等中也需要注意。这些中在不合理使用的情况下都可能引发中毒或其他不良反应。
三. 中服用的注意事项
不要偏信土方,要遵医嘱对症。部分人在疾病发生时可能会寻求民间偏方,但很多情况下这些偏方并未经过科学验证。由于体质和抵抗力的不同,土方并不适合所有人。我们应该寻找正规的中医进行辨证治疗,选择合适的材进行配伍。要遵医嘱用,避免私自停用物、滥用物,更不要将其当成滋补品服用。某些物具有肝肾毒性,长期使用会加重肾脏负担,损伤肝肾功能。
服后的饮食也很重要。避免服用浓茶,因为浓茶中的鞣酸会降低中的疗效。对生冷食物也要忌口,以免刺激胃肠道,降低胃肠道对中的吸收。特别是在服用祛湿逐寒、通经脉、活血化瘀的物时,切忌食用生冷食物。
任何物都具备一定的“毒性”,包括中和西。我们在治疗疾病时应该采取适当的治疗手段,不要图方便、省小钱而走捷径。否则可能会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