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嗨来电如何设置来电秀(详细资料介绍)


丹凤千字科普:嗨来电如何设置来电秀(详细资料介绍)  

HomePod国行版于2019年1月14日正式登陆市场。作为早期用户之一,我对这款产品有一些实际的使用体验想要分享。网上关于HomePod的外观和生态方面的评测已经相当丰富,因此本文将主要聚焦于其性价比和音质表现,以客观的角度来探讨这款售价为2799元的智能音箱是否值得购买。

当前的智能音箱市场竞争激烈,不仅BAT等巨头推出了数代产品,许多互联网企业如华为、小米、Rokid等也在这一领域深耕多年。苹果HomePod的迟到一年似乎给了国内厂商足够的更新迭代时间。

尽管苹果加入了这场智能音箱的竞赛,但似乎有些晚了。除了错过了最佳的市场时机,HomePod还面临两个难以回避的问题:Siri和售价。众所周知,苹果的智能助手Siri在智能性方面有待提高,对于用户来说,其表现有时显得不够接地气。

而HomePod高达2799元的售价则将其挡在了许多用户的大门之外。对于音乐发烧友而言,他们可能会选择更专业的音响产品;而对于对音乐依赖度不高的用户来说,他们不会愿意花费接近3000元的价格购买一款智能音箱,市场上百元价位的智能音箱选择众多。甚至索尼在上周的CES上发布的无线黑胶音频系统LX-310BT搭配蓝牙音箱ZR7的总价也只有3500元左右。

HomePod被号称采用了相当于iPhone 6的A8处理器和iOS系统。但实际上,智能音箱运行什么操作系统并不能直接决定其用户体验。当iPhone用户使用华为、百度、小米的音箱时,也不会有太大的障碍。那么A8处理器的优势在哪里呢?它主要用于运行iOS以实现苹果全家桶的互动、使用Siri、解码处理Apple Music的音乐以及执行HomePod特有的根据环境虚拟环绕声的程序。尽管智能音箱使用A8处理器可以算是“大材小用”,但笔者在使用HomePod时体验到了三个“不适感”。

首先是交互体验方面的失望。在使用HomePod时,呼叫“嘿,Siri”后,HomePod的应答延迟明显,这种体验在笔者之前使用过的任何一款音箱中都没有出现过。延迟2秒左右的Siri应答会让用户产生明显的等待感,需要等待Siri的反馈极大地影响了笔者对于这款音箱的耐心。HomePod在语音播报时也会带来奇怪的停顿,如播放歌曲时的重复歌名等。Siri的发音与目前市面上的智能音箱语音助手相比,还不够自然、流畅,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除了交互体验不佳,HomePod还可以播放iOS设备中的Apple Music和音乐播客,并可以连接Mac作为扬声器使用。但笔者发现,在连接Macbook Pro 2017后,观看电视剧和电影时出现了严重的延迟现象,即音画不同步。这种延迟在使用HomePod作为电视音箱时更为显著。受限于Apple TV没有国行版本主机,且其他地区Apple TV商店的视频内容购买方式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存在冲突,使得HomePod作为电视音箱的设想并不实际。

在音质方面,HomePod被众多媒体宣传为“音质最好的智能音箱”。初听之下,确实会觉得其声音值得回票价。苹果宣传的直达声与环境声分离、用房间环境反射营造的环绕立体声等效果让人印象深刻。HomePod的调音风格可能比其他产品更为激进,特别是在低音部分的处理上。这种风格对于摇滚、金属、嘻哈等类型的音乐可能很受欢迎,但在聆听小编制古典音乐、爵士、女声等中高频为主的音频时,可能会觉得其声音并不真实。过多的低频长时间聆听还可能带来听觉疲劳。

另外一点值得关注的是,HomePod实现的是单声道音频体验,若想获得立体声音效,需要购买另一台HomePod进行配对。对于追求音质的用户来说,这种解决方案可能并不理想。而且即使购买了两台HomePod,其环绕立体声效果依然存在不均衡的问题。

在智能家居体验方面,HomePod围绕Apple Homekit搭建生态,但在设备品类和售价方面存在劣势。对于大部分用户而言,家中的智能家居设备可能更多地是基于米家生态或其他生态搭建的。通过Siri捷径使用非Homekit生态产品的体验并不理想,学习成本高且后续使用稳定性差。只有当你家中大部分智能设备都接入了Homekit,才能通过HomePod获得较好的智能家居体验。

对于追求音质的用户来说,HomePod可能并不是一个好选择。同价位产品中有很多其他选择,HomePod在音质方面并不占优势。HomePod并不是传统的蓝牙音箱,操作较为麻烦且存在延迟现象。如果你是果粉且想凑齐苹果全家桶的话,可以考虑购买。但购入两个HomePod组成立体声的意义并不大因为受限于声场的定位表现双音箱的音质并没有太大提升。

  丹凤千字科普:嗨来电如何设置来电秀(详细资料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