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常见的说明方法都有哪些(详细资料介绍)

课题研究应当以教师日常教学中的问题为核心,以教师作为研究主体,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逐步构建“问题—研讨—交流—成长”的研究模式,以此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如何选题?
课题的选择是教育研究的起点,它关系到研究的方向、价值及意义。一线教师在开展课题研究时,必须精准选题。选题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立足“小”字
选择的课题题目要小巧,便于教师研究,容易出成果,研究周期不宜过长。教师可以选取通过自主探究就能改变行为的“小”课题,或将上级下达的重点课题结合自身教学实际选择其中一个“子课题”,以增强课题的可操作性,达到解决日常教学中的问题、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与科研能力的目的。
2. 注重“真”字
课题研究的内容要真实,以教师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自主研究为主要方式,解决教师日常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围绕课堂教学的真实情景和真实事件,发现共性问题,并确保问题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应以研究者的身份,用研究者的眼光去审视课堂教学现的问题,使课堂教学与时俱进,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3. 突出“新”字
选题要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具有时代感。教师在开展教学研究时,应把课堂教学作为研究的主阵地,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对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寻求新的突破和提升。
4. 追求“实”字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会遇到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恰恰是选题的重要来源。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推动教育的深化。在设计课题研究方案时,要对研究的具体步骤和实施方式进行科学安排,确保研究方案与研究目标紧密结合日常教学。教师还要及时反思、总结、提炼经验,使课题研究始终有序、有效进行。
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当教师在教学中感到困惑时,应设法克服并结合日常教学不断探讨、解决,以此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教师便踏上了一条由“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教研之路。
1. 把“问题”当作“课题”
教育研究强调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和实际的问题。但并非任何教学问题都能构成研究课题,只有当教师持续关注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日常教学问题才可能转化为研究课题。教师搞教科研的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科研要落实到为教学服务的根本点上。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就是研究的课题。这些问题可分为三类:一是直接性问题、二是探索性问题、三是反思性问题。
2. 把“教学”当作“研究”
3. 把“成长”当作“成果”
教育科研成果不仅具有目标指向性,还具有过程性和生成性。在研究结束后,教师需要整理分析整个研究过程,提炼经验,并把教学成功的案例记录下来,用新理论加以剖析,与同事共享。教师还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通过反思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进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自觉性。让课堂的成功和失败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使经验得以提升、失误得以避免。教育科研成果的最大体现应该是教师的成长和提高。
关于课题研究方法:
课题的研究方法要根据研究内容及问题选择相适应的方法。以下介绍八种常用的课题研究方法的详细介绍:
1. 调查法: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
2. 观察法: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3. 实验法:通过主动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
4.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5. 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
6. 个案研究法:对某一特定对象如个人、团体、事件等进行深入研究的方法。
7. 描述性研究法: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