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小龙虾能吃哪些部位(详细资料介绍)

又到了小龙虾的季节,如何安全健康地享用小龙虾呢?以下是五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于小龙虾生长环境的问题,小龙虾是不是只有在脏水里才能生长得更好呢?实际上并非如此。小龙虾是杂食动物,它们主要食用水底的有机质,如水草、藻类、贝类以及水生昆虫等。虽然小龙虾能在污染水体中生存,但它们的消化功能强大,不会在体内囤积毒素。实际上,小龙虾更喜欢干净的水质。在污水中生长的小龙虾往往活力较差、生长缓慢,且容易死亡。
关于小龙虾的食用部分,头和壳能否食用呢?小龙虾内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大多集中在鳃和内脏中,特别是虾头部分和壳,因此不建议食用。尤其是腮腺和虾黄部位的重金属含量更高,建议购买人工养殖虾以确保品质。如果决定食用野生小龙虾,应该选择背部红亮、腹部白净整齐、虾腮白而干净的个体。在烹饪前,应去除虾的头壳、胃囊、腮须和虾线,并用刷子彻底清洗干净。
第三,关于吃小龙虾是否会引发横纹肌溶解症的问题。虽然吃小龙虾有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症,但致病因子尚不清楚。事实上,引发这种病症的并非小龙虾本身,而是某些水域中小龙虾富集的其他生物产生的毒素。其他鱼类如江鳕、鳝鱼等也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症。尽管概率极低,但仍需保持警惕,避免过量食用。
第四,关于小龙虾的烹饪时间。小龙虾身上可能携带寄生虫,但其他水生生物如田螺、牛蛙等也可能携带。为了确保安全,小龙虾需要充分煮熟。只有达到100℃并持续烹饪15分钟以上,才能彻底杀死体内的寄生虫囊蚴。
关于每天可以食用多少小龙虾的问题。每天能吸收的蛋白质约为30-50克,约合六七只正常大小的小龙虾所含的蛋白质量。一次食用几十只小龙虾会导致过多的蛋白质无法被吸收,从而可能损害肾脏。建议每次食用小龙虾不超过七八只,每周不超过两次。痛风患者应该谨慎食用小龙虾,最好避免食用。
本文源自健康的《安心吃点小龙虾》,提醒大家注意食品安全与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