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揭秘这句古话的真正含义》


“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句古话出自《世说新语·言语》,最初是用来形容西晋时期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字迹。据说,当时有人得到了王羲之的字迹,觉得无法真正领悟其精髓,便将其放在远处的墙壁上,每天远远地观看,希望能够逐渐体会其笔法的神韵。因为过于珍爱和尊重,所以不敢轻易触摸或模仿,以免破坏了其原貌和神韵。

后来,这句话逐渐引申为一种对美好事物或人的欣赏态度,表示对其保持一定的距离和尊重,不应过分亲近或冒犯。这种态度体现了人们对于某些事物的敬畏之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呵护。

在现代社会,这句话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提醒我们要保持对美好事物的敬畏之心,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或贪婪而破坏了它们的原貌和价值。同时,它也启示我们要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的优点和长处,不要因为嫉妒或自卑而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总之,“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句古话,不仅是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欣赏态度,更是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它提醒我们要保持敬畏之心,尊重他人,珍惜美好,以更加理性和成熟的态度面对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