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摸脉象的脉是什么脉(详细资料介绍)

假如我告诉你,通过摸脉,可以诊断出你身上是否长有、结石、息肉或囊肿,你相信吗?可能大部分人会持怀疑态度,觉得这是天方夜谭。事实却是……
在刚进入大学学习中医基础的时候,老师教导我们,中医的脉诊只能诊断出阴阳表里寒热。我也曾和大多数中医初学者一样,深信通过摸脉无法诊断出身体具体哪个部位长了什么东西,哪里不舒服。我们背诵《濒湖脉学》,熟读《脉经》,一路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目标是达到通过摸脉识别阴阳表里寒热的水平。
在博士阶段,我接触到了一个发达的中医氛围,开始接触到一些外界的信息。我沉迷于王光宇的脉诊著作《王光宇精准脉诊带教录》,反复阅读并尝试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尽管始终未能完全掌握其中的涩脉要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我逐渐开始运用读博期间学到的思维方法进行专项练习。
在临床轮科过程中,我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病人,每天都有机会实践。坚持摸了半年,对寸脉的变化有了惊人的发现:许多有睡眠障碍的病人,其寸脉会上到鱼际。进一步观察发现,寸脉上鱼际的脉象如果细如发丝,通常伴有失眠多梦的症状,而脉滑或的则没有这种症状。后来通过临床验证,这一发现得到了证实。我还发现上鱼际的两种脉象:细脉主失眠多梦,滑脉主下血。甚至当细脉走向不同的时候,还能反映出不同的梦境。
尽管我在临验证了脉学书上的许多内容,但对于通过摸脉诊断、结石、溃疡、息肉等实质变仍然感到困惑。在2018年4月的一天,我了一个患者的肾脉中有一个囊泡的感觉,后经超声确认是肾囊肿。自此,我逐渐能够运用精准脉诊诊断出、结石、囊肿、息肉等实质变的脉象,并结合面相确定其数量和所在脏器的具置。
回想起大学老师曾经的教导,我深感自己被误导了近十年。现在的信念是:“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只有通过不断的临床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运用中医的精髓。现在我对精准脉诊深信不疑,并继续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诊断水平。(具体的方法和经验,将在后续的文章中详细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