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相望不相闻什么意思(详细资料介绍)


丹凤千字科普:相望不相闻什么意思(详细资料介绍)  

今天学习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篇诗歌。

张若虚是扬州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他以文辞俊秀而著称,虽然他的生卒年以及字号现已无法考证,但他的两首诗作被收录在《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尤为出名,被誉为“孤篇横绝全唐”。

《春江花月夜》以江为背景,以月为主体,描绘了一幅美丽而悠远的春江月夜图景。整首诗三十六句,每四句换一次韵,将诗情、画意与哲理融为一体,意境深远而空灵。每读此诗,都能感受到自然之美和隽永之感。闻一多先生曾将其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这首诗的文学价值极高,同时也与另一首著名的琵琶曲《春江花月夜》同名。但诗歌与琵琶曲并无直接关联,琵琶曲《春江花月夜》是在园于1895年编集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被收录,当时曲名为《浔阳琵琶》。后来,在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和郑觐文将此曲改编为丝竹合奏,并更名为《春江花月夜》,灵感来源于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诗句“春江花朝秋月夜”。

诗歌《春江花月夜》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让人陶醉。诗中描绘的景象宏大而又细腻,从江潮连海平,到明月共潮生,再到江流宛转绕芳甸,每一句都如画的笔触,让人仿佛置身于那春江之畔,感受那美妙的月夜。而诗中的哲理思考,更是让人感叹人生的短暂与自然的永恒。整首诗通篇读来,既有诗情画意,又有深刻的哲理思考,实在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丹凤千字科普:相望不相闻什么意思(详细资料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