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水豚和河豚是一个东西嘛(详细资料介绍)

说到吃鱼,谁还没吃过呢?无论是鲤鱼、草鱼、黑鱼还是鲶鱼,只要名字能叫得响,我们都能做出美味的佳肴。但你吃过长得像松鼠,熟了还会发出“吱吱”的鱼吗?今天,我们就来品尝一下这道美味又好看的松鼠鱼!
松鼠鱼的主要原料是鳜鱼,因此通常被称为松鼠鳜鱼。唐代诗人和的《渔歌子》中就有诗句描绘:“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可见鳜鱼的鲜美早已为人所知。
鳜鱼,也称作鳌花鱼、桂鱼或花鲫鱼,其肉质厚实、刺少肉多,肉质细腻鲜嫩,一直是百姓餐桌上的佳肴。它更与黄河鲤鱼、松江四鳃鲈鱼、兴凯湖大白鱼并称为“四大淡水名鱼”。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更是称其为“水豚”,意指其味道鲜美堪比河豚。
鳜鱼不仅色彩鲜艳,体态肥硕,而且营养丰富。其肉质,易于吸收,更富含抗氧化的物质,是减肥人士和爱士的绝佳选择。正是以鳜鱼为原料,才能制作出松鼠鳜鱼这道美味佳肴。
说到松鼠鳜鱼,你可能会好奇它究竟如何与松鼠相联系。其实,这道菜的起源要追溯到二百多年前的清朝。在清朝文献《调鼎集》中,就有关于“松鼠鱼”的记载。而关于这道菜还有一个有趣的典故。
据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至苏州时,正值饥饿,走进松鹤楼用餐。因为正值松鹤楼老板为母亲贺寿,店内繁忙,乾隆被怠慢,只上了些素菜。乾隆不悦,要求上店里最好的菜。恰巧这时,一盘松鼠鱼经过,乾隆眼前一亮,要求将其端来。负责点菜的小二傲慢地表示这是松鼠鱼,是乾隆吃不起的。乾隆听后大怒,砸向小二。这时,一位老者出面调解,并给乾隆介绍了松鼠鱼的由来和制作方法。乾隆品尝后觉得味道极好,对松鼠鱼赞不绝口,之后每次下江南都会去松鹤楼品尝这道菜。从此,松鼠鱼名声大噪。
乾隆的审美品味极高,从他所用的器物就可看出。比如他钟爱的清乾隆和阗白玉错金嵌宝石碗,玉质莹白,全碗足镶红宝石,华丽夺目。碗刻有乾隆御书诗句,表达了他对茶的热爱和品味。
松鼠鳜鱼的制作也是一门技艺。厨子能将鳜鱼去鳞、剔骨、断脊,将两片鱼肉连尾一同片下,再切成菱形的纹路。炸至金黄后,将炒香的调料淋在鱼上,就完成了一道美味的松鼠鳜鱼。当滚烫的鱼身淋上艳红的调料,“吱吱”声响起,真是应了“松鼠”的名字。酸甜浓郁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绚烂夺目的色泽更是色香味俱全!
难怪我们的乾隆爷会为了尝一口松鼠鱼而砸松鹤楼!怎么样?是不是也让你胃口大开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