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已识乾坤大 犹怜草木青是什么意思(详细资料介绍)


丹凤千字科普:已识乾坤大 犹怜草木青是什么意思(详细资料介绍)  

人生中的相遇,往往都需要一些缘分。在所有的缘分中,师生之间的缘分显得尤为特殊。它不像亲子血缘那样无可选择却天然相亲,也不像友情和爱情那样因一念之间而缘起缘灭。师生缘分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法选择的,但这段缘分的善恶、长短却带有一定的可选择性。在这种可与不可、能与不能之间,演绎着无数动人的故事。

齐邦媛教授在武汉大学读书时,她的授业恩师是朱光潜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武汉大学迁校至川西乐山,齐邦媛在大成殿初次遇到朱先生。一次简短的交谈,改变了这位十九岁少女一生的求学之路。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朱先生以学者的担当和爱心,竭尽全力传授知识,确保学子们心中的学术之火不灭。他巧妙地融合了中西知识,通过语言和手势,引导学生们感受英诗的节奏、意象和韵律之美。他的教学让齐邦媛深深爱上了英文诗歌,这种热爱就像山峦起伏、海浪汹涌一样绵延不息。读着齐邦媛晚年的回忆,那些情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令人不禁感慨万千,对朱先生的谦谦风范心生敬慕。

想起马一浮先生的诗句“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我更愿意从师者的角度解读这句话。这句话所表达的不仅仅是洞察精深知识的方法,更是对后学稚子的关怀与爱护。我想所有的老师都应该怀着这样的心态。

今晚,当我重新翻阅《桃花扇》时,突然想起了大学的古代文学课老师。他身材瘦削、脊背微驼,但气质神态却与军校教官截然不同。他谈吐中流露出深厚的学问,然而对于世俗之事却毫不关心,用现在的说法有些天真单纯。他告诉我们学习文学最好的方法就是抄写。他尤其对《红楼梦》情有独钟,一本小说讲一个多月还嫌不够。有一次问他,红学索隐派和考证派争论不休,这有什么现实意义呢?这本小说又不是真实历史。我的问题可能有些唐突,但他并没有生气。他说:“虽然可能没有实际用处,但我就是喜欢,喜欢了就想研究它,那你说怎么办呢?”的确没有办法,我们都笑了起来。为什么突然读这本书会想起他呢?是因为在《先声》中读到“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记得他讲这句话时的情景。他拖长音调,向讲台下的我们投去一个眼神,仿佛希望我们这些十几岁的孩子能与他产生共鸣,然后他又自顾自地点点头。时隔多年,今晚再次读到这句话,我似乎终于明白了他的用心。

  丹凤千字科普:已识乾坤大 犹怜草木青是什么意思(详细资料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