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男生做外贸有出息吗(详细资料介绍)

电视剧《繁花》讲述上海弄堂年轻人的故事,时代背景是开放后的辉煌岁月。在闲暇时观看的剧集里,提到了当年国营外贸公司的辉煌历史。青岛的外贸业曾是青岛的支柱产业,从业者众多。就我个人与青岛外贸的关联,来谈谈那些年的往事。
进入外贸公司,令人羡慕不已
在八十年代初,我正处于高中时期,临近高考填报志愿时,除了本科志愿,还有专科和中专志愿。当时的志愿表中有经济类本科和外贸类中专,例如青岛外贸学校,位于江西路上。尽管是一所中专,但备受学生们青睐。
那个时代的人们,如果家里有人在外贸公司工作,是非常让人羡慕的事情。外贸公司是国营的,不仅收入高,还能不时地发一些票证,这在商品短缺的时代,自然让普通居民心生羡慕。我们都知道,外贸是与外国人做生意的,需要会说外语,还能出入高档场所。这些优势足以让学生们心生向往。
然而我对外贸始终提不起兴趣。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我或许在中专一栏里填写了青岛外贸学校,但可能只是将其作为备选之一。
找对象从事外贸,当时很流行
由于外贸待遇好、工作体面,在十年代在青岛的各行各业里都备受青睐。我有一位同学,从小学到高中都与我同班。她高考时填报的志愿是金融经济,但不幸的是在大学时因病去世,让人惋惜。据熟悉她的同学说,追求她的男生中,有不少是从事外贸工作的。
那个时代的我们即将参加高考的男生们,都已经到了自我觉醒的年龄。当时我准备报文系和师范类,而那位女同学听说后对我的选择嗤之以鼻。她说:“家有五斗粮,不当孩子王”,你将来当老师没什么出息。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感觉自尊心受到了打击。
后来我真的学了师范,也教过几年书,但最终既没有成为老师,也没有从事外贸行业。人生由命,谁能确定自己一定会成为怎样的人呢?
接触外贸大佬,留下的只有友情
后来从事新闻工作,接触了许多行业的大佬,其中不乏外贸行业的佼佼者。记得九十年代末期,我结识了几位当时的外贸公司大佬。他们告诉我许多外贸公司的趣事。然而那些往事大多已经遗忘。
外贸行业充满神奇,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如待遇、出国等。前些年,我还与某国字号外贸企业在青岛的负责人有密切交往。他们所说的事情,我大多已经忘记,剩下的只有与他们的私人友情。
如今外贸仍然是青岛的重要行业之一,但昔日的辉煌似乎已逐渐远去。我的一些在外贸公司的同学大多在那个时代积累了财富和人脉。我想所有与青岛外贸有过交集的老青岛人都会怀念那个时代的辉煌。祝愿青岛的外贸行业越来越好为青岛创造更多财富和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