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文本首字下沉2行怎么设置(详细资料介绍)

宋代的方孔圆钱,版别繁多,专业术语众多。这些术语都是用来详细描绘钱文的特征,以此来区分钱币的版别。对于泉友来说,“昂”和“降”这两个术语,可谓耳熟能详。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昂”和“降”的特征,让我们通过两幅大观通宝的钱币图片来进行比较。
第一枚为大观通宝折二的正样钱币。所谓“正样”,就是指某种或某类钱币的标准版本。这枚大观通宝折二正样,就是该类钱币的基础版本。
第二枚则为大观通宝折三的大样钱币。所谓的“大样”,指的是与同类型钱币相比,直径更大的版本。“大样”与“小样”相对,而“小样”则是直径较小的版本。这枚大观通宝折三的大样钱币,直径达到了3.45厘米,符合其作为大样的标准。
记住这两枚钱币的文字特征,将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其中的“昂”和“降”版别。
一、关于“昂”
“昂”是一个形容词,《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昂,举也。”在这里,“日”象征着天空,“卬”表示仰视。“昂”的本义是抬头向上看,引申为抬起、提高的意思。在宋钱术语中,“昂”表示钱文向上突出,超越其原本的位置。
例如,我们观察一枚大观通宝折十钱,通过上下两条辅助延长线,可以看到“通”字向上抬高,“甬”字部分越位向上,几乎与“大”字的最后一笔相接。而其他三个字与标准版的大观通宝钱文差异较小。我们可以确定该钱的版别为大观通宝折十的“昂通”。
二、关于“降”
“降”是一个象形字,《尔雅》中解释为:“降,落也。”在古钱币术语中,“降”是“昂”的反义词,表示钱文向下移动,空出了上方的部分空间。
通过观察另一枚钱币的上下两条延长辅助线,我们可以明显看到“通”字位置下移,走之旁的收笔明显下沉。该钱的其它三个文字与正样版的基本一致,没有其它明显特征。我们可以判断该枚钱的版别为大观通宝折十的“降通”。
实际上,对于有一定钱币收藏经验和眼力的泉友来说,通常可以一眼就识别出这两种版别的钱币。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泉友可能无法清晰区分“降通”和“短通”。
“短通”的特征表现为:整体字体较短,起笔处的横撇与上穿郭基本平行,末笔的走之旁收笔处与下穿郭基本对齐;字体较小,笔画相较于“降通”略为纤瘦。仔细比较两者,还是可以明显区分开的。
在大部分的宋钱中,都存在“昂”、“降”这两种版别,只是数量多少不同而已。“昂”和“降”主要应用在穿右和穿左的钱文中。因为在浇铸过程中,穿上和穿下的字在形成时容易受到流铜现象的影响,“昂”和“降”能够帮助书写者保持钱文的匀称和美观。尽管有时会遇到一些挑战,但通过仔细比较和观察,我们仍然可以准确地识别出这些版别的钱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