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top马自达功能太赞了,让你行车更安心!
驾驶过汽车的人都知道,当轿车在十字路口遭遇大型货车侧面猛烈撞击时,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由于货车的重量大,侧面撞击时并没有缓冲区,因此很容易发生严重的安全。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参与吸能,极有可能引发碰撞起火。如果此时汽车被横向推向马路牙子,电池包再被刮擦到底部,伤害力更是加剧。
最近,马自达EZ-6完成了一项针对此类的“三明治加刮底碰撞测试”,并成功通过。那么,这项测试到底有多难?作为一款定价在15万元级别的新能源家用轿车,应对这样的碰撞强度需要投入多少技术研发呢?
马自达EZ-6所经历的“三明治加刮底碰撞测试”是在中汽研进行的。测试模拟的场景是:一辆正在行驶的轿车在丁字路口遭遇一辆超速行驶的货车猛烈撞击侧面,导致目标车辆因惯性滑行并撞击马路牙子底部,再与墙面发生碰撞。这种场景在现实中并不少见,但在汽车安全测试中却属于较为罕见的“非应试”项目。目前主流机构并没有针对卡车撞击轿车的测试。
在侧面碰撞测试中,主流机构使用的是SC-MDB台车。但该台车的重量、离地高度等参数都较为有限,导致车企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更多地考虑强化B柱中下部分的强度。但对于马自达EZ-6来说,真正的挑战在于应对与卡车的高度差异以及更高的撞击点。卡车的高度较高,与轿车侧面撞击时主要撞击的是B柱的中上段,这一点与现有测试有很大的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马自达EZ-6面对的挑战远超常规的碰撞测试。除了侧面碰撞外,还有托底场景的叠加测试。现行的新能源汽车托底测试主要是基于低速挤压的国标方法,但对于高速碰撞后的托底情况并没有进行验证。而马自达EZ-6所经历的测试是这两个测试的同步进行,犹如腹背受敌,更容易受伤。这种叠加测试在汽车行业中极为罕见,特别是在碰撞类测试中更是少见。但现实生活中的安全风险却不容忽视。
那么,马自达EZ-6在测试中表现如何呢?马自达一直是IIHS的常客,其车型经常获得TOP SAFETY PICK+评价。在与长安合作研发EZ-6时,马自达团队基于原有架构进行了全面的车体更改,以提升整车安全性。我们对马自达EZ-6的安全性能有着高度的期待。
在实际测试中,马自达EZ-6展现了出色的表现。车身结构保持完整,乘员舱的关键部件没有失效,A、B、C柱未发生结构性失效。电池状态完好,没有出现漏电、起火等安全问题。车辆在碰撞后还具备自动解锁和远程救援功能,为乘客提供了额外的安全保障。
那么,马自达EZ-6是如何解决这些难题的呢?基于长安EPA电动化平台的正向研发,使得车身能够实现更好的一体受力能力。马自达日本团队针对EZ-6进行了一系列的安全强化。在行业对比中,马自达EZ-6的车身结构具有突出的特点,特别是中地板的纵加强梁的设计,有效地增强了车辆的抗扭能力。车辆在A/B柱、车门防撞梁、座椅横梁、地板横向加强梁等多处使用了高强度钢材。
马自达EZ-6在安全性能方面展现出了出色的表现。除了结构强化外,车辆还配备了多种安全系统,如安全带预警、安全气囊等。这些系统的协同作用使得车辆在极端碰撞情况下仍能保持较高的安全性能。作为一款定价在15万元级别的家用轿车,马自达EZ-6在安全方面的投入无疑为用户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安全保障。近年来,许多车企开始意识到单纯追求配置和参数已经无法提升品牌竞争力。用户真正需要的是有底气、注重安全和质量的车型。在这方面,马自达EZ-6无疑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不仅拥有出色的安全性能,还涵盖了增程和纯电等多种动力形式,剑指新能源中级车市场。合资品牌长期以来对安全和质感的坚持仍然是马自达EZ-6的优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