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剩余劳动时间:你工作了多少才是真正属于自己
“揭秘剩余劳动时间:你工作了多少才是真正属于自己”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区分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是你为了补偿自身劳动力价值(即维持生存所需的生活资料成本)而必须付出的劳动时间。这部分时间换来的产品,基本用于满足你个人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
剩余劳动时间:是你在工作日中,在补偿了自身劳动力价值之后,仍然继续工作并为之创造价值的时间。这部分时间创造的价值,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主要被雇主(资本家)所占有,形成了利润、利息、地租等非劳动收入来源。
那么,你工作了多少才是“真正属于自己”呢?从理论上讲,是当你所付出的必要劳动时间恰好等于你工作日的总时间时。这时,你创造的全部价值都用于补偿自己的劳动力,理论上可以维持生存并简单再生产,似乎“剩余”给自己了。
但是,这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状态,在现行的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对于绝大多数劳动者来说,是一个理想化的乌托邦。原因在于:
1. 价值增殖是目标:资本家雇佣劳动力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即通过延长必要劳动时间或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来获取利润。因此,工作日往往会超过必要劳动时间。
2. 生存成本不断上涨:维持生存所需的生活资料成本(必要劳动时间对应的价值量)是不断变化的,通常随着社会发展和物价上涨而增加,这意味着你需要更长时间的工作来维持同样的生活水平。
3. “剩余”的有限性:即使你努力提高效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或者通过非劳动收入(如投资、继承等)减少对劳动收入的依赖,你的“剩余劳动时间”或“自由时间”仍然受到多种限制:通勤时间、家务劳动、个人健康维护、社交应酬、学习提升等等。
因此,严格来说,在当前社会结构下,通过出卖劳动力为生的人,几乎不存在一个明确的“工作了多少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界限。你的“剩余时间”总是被各种现实需求所挤压。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更多是一种持续的斗争和平衡过程,可能涉及:
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增加非劳动收入,减少对出卖劳动力的依赖。
选择更符合个人价值和生活需求的工作,即使收入不高但能带来更多满足感和自由度。
利用业余时间,发展兴趣,进行自我提升,最大化地利用属于自己的时间。
最终,“属于自己”的不仅仅是时间,更是时间里的感受、创造和意义。与其寻找一个精确的时间点,不如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属于自己的每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