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古风诗意全解析与白话文翻译轻松读懂


好的,请看这篇关于《十五夜望月》的古风诗意全解析与白话文翻译:

《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著名的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绘中秋月夜的景色和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了深沉的思乡主题,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诗意全解析:

首句“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描绘了中秋月夜的景象。诗人将视线聚焦于庭院之中。“中庭”点明地点,“地白”形容月光洒满地面,如同铺了一层霜雪,极富清冷感。“树栖鸦”则点出时间和季节,鸦鹊在树上栖息,暗示夜已深沉,且时值深秋。这两句通过视觉和感觉(清冷感)勾勒出一幅宁静、清冷的秋夜庭院图景,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次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是全诗情感的高潮。诗人由景生情,从庭院的局部转向辽阔的宇宙和普遍的人类情感。“月明”呼应了首句的“地白”,也点明了“十五夜”这一特定时间。“人尽望”直接点出中秋佳节,无论身处何方,人们都在仰望这轮明月,寄托思念。然而,诗人笔锋一转,用设问“不知秋思落谁家?”道出了自己内心的深处——在这普天同庆、万家团圆的夜晚,又有多少游子如诗人一般,因不能与家人团聚而沉浸在浓浓的乡愁之中呢?这一问,将个人的思乡之情推及到所有漂泊异乡的人们,情感深沉广阔,引人共鸣。

白话文翻译:

庭院的地面被皎洁的月光映照得一片洁白,树上传来鹊鸦栖息的寂静,秋夜的寒露无声无息地打湿了院中的桂花。

今晚月色格外明亮,天下的人们都在抬头仰望,不知道这浓浓的秋日思乡之情,会落在谁的家呢?

轻松读懂要点:

这首诗的核心就是“望月”和“思乡”。诗人看到中秋明亮的月亮,想到天下人都在看月,但自己却无法回家,于是发出感慨:这浓浓的思念,会落在谁身上呢?这既是问别人,更是问自己,表达了一种普遍而又深刻的思乡情绪。诗歌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