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大揭秘,轻松搞定难题,让你成为数学小达人!


四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大揭秘,轻松搞定难题,让你成为数学小达人

欢迎来到我的数学世界

嘿,各位四年级的小朋友们,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朋友小数点,今天要给大家带来一个超级厉害的秘密——那就是如何轻松搞定四年级数学应用题我知道,一听到"应用题"这三个字,好多小朋友都会头疼,觉得又复杂又难懂,对不对别担心,今天我就要化身你们的数学小达人导师,手把手教你们一套超实用的解题方法,保证让你们从此爱上数学,解题就像玩儿一样简单

第一章:揭开应用题的神秘面纱

什么是应用题

咱们得搞明白,到底什么是应用题简单来说,应用题就是用文字描述出来的数学问题,它不像计算题那样直接给出算式,而是需要我们读懂题意,自己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然后列出算式来解决问题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侦探破案你需要仔细阅读线索(也就是题目中的每一个字),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最后得出真相(也就是问题的答案)

著名数学教育家杜威曾说:"数学不是解题的工具,而是思维的训练"这句话说得特别对做应用题最重要的不是记住多少公式,而是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咱们四年级的应用题,通常都是围绕我们生活中的实际场景展开的,比如买东西、分东西、计算距离、安排时间等等这些场景咱们都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所以只要咱们用心去理解,其实并不难

应用题的常见类型

1. 和差问题:就是知道两个数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比如:"甲乙两人共有20支铅笔,甲比乙多5支,问甲乙两人各有多少支铅笔?"这种题目咱们可以用画图法来解,画两条线段分别代表甲和乙的铅笔数量,然后根据和与差的关系来调整线段长度。

2. 年龄问题:这种题目通常会涉及到人的年龄变化,比如:"小明今年12岁,小红比小明大3岁,5年后他们的年龄分别是多少?"年龄问题的关键是要明白年龄每年都会增加1岁,所以计算时要考虑时间的推移。

3. 行程问题:这类题目比较常见,会涉及到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比如:"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从A地到B地需要3小时,求A地到B地的距离是多少?"行程问题的核心公式就是:路程=速度×时间。

4. 分数应用题:这类题目会用到分数的知识,比如:"某班有学生50人,其中男生占全班人数的2/5,问男生有多少人?"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要找准单位"1",也就是整体的数量。

5. 鸡兔同笼问题:这是一个经典的数学问题,虽然咱们四年级可能还没学到,但有些变体已经出现了。这类题目通常会给出总头数和总脚数,让我们求鸡和兔各有多少只。解决这类问题最常用的方法是假设法。

6. 植树问题:这类题目会涉及到种树的数量和间距,比如:"在一条长100米的路上植树,每隔5米种一棵,两端都要种,一共要种多少棵树?"植树问题的关键是要考虑头尾是否种树,以及间隔数的计算方法。

解题的四个黄金步骤

第一步读:仔细阅读题目,圈出关键词和数字特别要注意那些表示数量关系的词语,比如"一共"、"剩下"、"增加"、"减少"、"是...的几分之几"等等有时候一个关键词就能改变整个题目的解题思路

第二步想:根据题目中的信息,画出线段图或者列表来帮助理解图形能帮我们把抽象的数量关系直观化,特别是一些复杂的题目,一画图就豁然开朗了比如行程问题,画个简单的示意图就能看清起点、终点和路程的关系

第三步算: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这一步最关键的是要找准运算顺序,有时候题目中会有多个条件,需要分清主次,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列式时尽量用字母或者文字来表示未知数,这样不容易出错

第四步查:算出答案后,要检查是否符合题意有时候我们可能会算出数字,但这个数字在题目中根本不可能出现,这时候就需要回头检查是不是哪里算错了比如,题目中说甲比乙多,但算出来甲反而比乙少了,那肯定有问题

举个例子吧比如这样一道题:"妈妈买了3千克苹果,2千克香蕉,苹果比香蕉多多少钱"(假设苹果每千克5元,香蕉每千克4元)

咱们按照四步法来解:

读:关键词是"3千克苹果"、"2千克香蕉"、"比香蕉多多少钱"

想:可以列出表格来计算:

| | 苹果 | 香蕉 |

|-------|--------|--------|

| 重量 | 3千克 | 2千克 |

| 单价 | 5元/千克 | 4元/千克 |

| 总价 | 15元 | 8元 |

算:苹果比香蕉多的钱数=苹果总价-香蕉总价=15元-8元=7元

查:妈妈买的苹果确实比香蕉多,总价也计算正确,答案合理

怎么样是不是很简单记住,只要咱们按照这四步来,再难的题目也能迎刃而解

第二章:画图法的神奇力量

为什么画图法这么好用

咱们都知道,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的科学,而数量关系有时候用文字来表达会非常抽象,特别是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这时候,画图法就派上大用场了画图法就是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直观的图形,就像给数学问题穿上了一身"可视化"的外衣,让我们一看就明白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是现实的,数学教育应从现实开始"画图法正是把现实问题可视化的重要手段咱们四年级的应用题很多都来源于生活,用画图法来解,就像是在生活中找答案一样自然

常见的画图方法

画图法可不是随便画画就行,它有自己的一套规范和方法我给大家介绍几种最常见的画图方法:

1. 线段图:这是最常用的画图方法,特别适合行程问题、和差问题、分数应用题等。画线段图的关键是要找准起点、终点、中间的转折点,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比如行程问题,可以画一条直线代表路程,起点和终点用点标出来,速度快的部分可以用粗线段表示,速度慢的部分用细线段表示,这样一看就知道谁走得快,谁走得慢。

2. 示意图:这种图比较自由,可以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来画。比如鸡兔同笼问题,可以画几个方框代表笼子,然后在方框里画头和脚,这样就能直观地看出头和脚的数量关系。示意图的优点是灵活,可以根据需要随意调整,缺点是可能不够精确,需要配合文字说明。

3. 表格图:对于有多个数量关系的问题,用表格来表示特别清晰。比如分数应用题,可以列出"部分"、"整体"、"分数"三列,把已知信息填入表格,然后就能很容易地找出数量关系。表格图的优点是条理清晰,不容易遗漏信息,特别适合复杂的应用题。

4. 树状图:这种图适合表示有层次关系的问题,比如家庭成员关系、分类问题等。画树状图要从根节点开始,一级一级向下分支,就像一棵大树一样。树状图的优点是能清晰地展示各个部分之间的从属关系,特别适合分析复杂的问题。

画图法的实战案例

咱们来看几个具体的例子,看看画图法是如何发挥神奇力量的:

例1:和差问题

题目:"甲乙两人共有20支铅笔,甲比乙多5支,问甲乙两人各有多少支铅笔"

画图步骤:

1. 画两条等长的线段代表甲乙两人的铅笔数量。

2. 在甲的线段后面再加5个单位长度,表示甲比乙多5支。

3. 把两条线段合起来,总长度就是20支。

画图结果:

甲:------- 乙:-------

+-------+

解答:甲有12支,乙有8支(计算方法:甲=(20+5)/2=12支,乙=(20-5)/2=8支)

例2:行程问题

题目:"小明家到学校有600米,他每分钟走60米,需要多少分钟才能到学校"

画图步骤:

1. 画一条长度为600米的直线代表路程。

2. 在直线上标出起点(家)和终点(学校)。

3. 在直线上标出每走60米的位置,看看需要标几个点才能到达终点。

画图结果:

家-----------60米-----------120米-----------180米-----------240米-----------300米-----------360米-----------420米-----------480米-----------540米-----------学校

解答:需要10分钟(计算方法: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