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大真是个绝招啊,明明没做啥却好为人师到处说教
话说回来,我之所以想写这个话题,是因为最近确实被身边几个这样的例子给"雷"到了:有次在公司茶水间,就听见一位同事在给另外两个人讲什么"职场生存法则",结果自己干的事儿还没人家一半多;还有个朋友,每次聚会都变成他的"说教",从养生到子女教育,简直无所不包。你说气不气人?但仔细想想,为啥有些人就喜欢这样呢?难道真如某些说法所言,"脸大"就是他们的护身符?这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心理机制和社会因素?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说道说道。
一、《脸大真是个绝招》现象的心理学解读
要说"脸大真是个绝招"这事儿,咱们得先从心理学角度扒一扒。你想想,那些喜欢说教的人,他们往往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自恋倾向明显、控制欲强、缺乏同理心,而且特别容易陷入"自我参照效应"。我大学时的一位心理学教授就说过,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权威错觉",指的是一些人会无意识地将自己视为某个领域的权威,即使他们其实并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我有个朋友小王,就是典型的例子。他在公司里就是个普通职员,但每次只要他发言,就总爱说"我觉得应该这样..."、"按照我的经验..."之类的话。有一次部门搞项目复盘,他明明没参与核心工作,却站在台上讲了一个多小时,把别人的功劳说成自己的,还暗示别人做得不够好。你说这能不让人火大?后来我跟他聊起这事,他居然理直气壮地说:"我毕竟在这个行业待了五年,经验多嘛"——你看,这就是典型的权威错觉,觉得自己有经验就啥都懂。
心理学家约翰·巴尔自在他所著的《自恋型人格障碍》一书中提到,自恋型人格的人往往有"虚假成就"的需求,即通过夸大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来获得他人的认可。小王就是这样,他通过不断说教来建立自己的权威形象,即使他的观点往往是错误的或者不相关的。有次他教我如何写PPT,结果自己连基本的排版都搞不清楚,还说我"思路不对"。我直接怼了他一句:"哥,你这连基本操作都不懂,还教我?"他当场就哑口无言了。
二、《脸大真是个绝招》的社会文化根源
除了心理学因素,《脸大真是个绝招》现象还跟咱们这个社会的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咱们自古就有"好为人师"的传统,孔子虽然伟大,但也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但有些人就把这话曲解成"我见你哪哪都不行,得听我的"。再加上现在这个信息的时代,谁都能在网上找到点碎片化的知识,就觉得自己成了专家。
我认识一位李姐,她在小区里特有威望,总爱给人出主意。但你要是仔细打听,会发现她很多建议都是从短视频里看来的"专家"说的。有一次她教我如何教育孩子,说要"底下出孝子",结果被我的育儿师朋友直接怼了:"李姐,您这思想得更新换代了"。后来李姐还跟我抱怨:"我说的都是正经话,怎么就没人听呢"——你看,这就是典型的知识焦虑下的表现,自己没真本事,就通过说教来掩饰内心的不安
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乡土》里就提到,咱们传统社会是差序格局,每个人都是自己圈子里的中心,容易形成"我是对的"的思维模式。现在虽然社会变了,但这种思维惯性还在。我有个同事小张,每次团队聚餐都要给大家讲"人生哲理",结果往往是自己刚从网上看来的东西,还说得特别认真。有次他讲完,一个老员工直接说:"小张啊,你这说的我都听过,但生活还得靠自己过"——你看,这就是典型的认知偏差,以为自己掌握了真理,其实只是信息的搬运工。
三、《脸大真是个绝招》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脸大真是个绝招》现象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人际关系。我有个朋友小赵,因为太爱说教,已经快没人愿意跟他玩了。有次他跟朋友讨论电影,硬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人家,结果朋友直接说:"哥,你这审美跟我不一样,咱还是聊点别的吧"。小赵当场就脸红了,但嘴上还说着:"你不懂..."最后两人不欢而散。你说这值得吗?就为了那点可怜的"权威感",把朋友都得光了
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度说教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因为没有人喜欢被评判和指导。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伯特·凯根在《心灵成长》一书中提到,健康的人际关系需要"互惠性",即双方都能平等交流,而不是一方总是教导另一方。我有个例子,我表弟小刚,每次聚会都要给大伙讲"人情世故",结果大家都不爱听,后来聚会都变成他一个人的独角戏。妈还问我:"他是不是太闲了?"其实不是闲,是他不懂如何尊重别人的边界。
更严重的是,这种说教行为还会导致沟通障碍。我有个客户小王,他在公司里就爱说教,结果团队士气低落,项目也搞砸了。后来我跟他沟通,他居然说:"我说的都是好话,他们不听还找我麻烦"——你看,这就是典型的认知失调,自己明明做错了,却找客观理由。我建议他参加沟通培训,他还不乐意呢。你说这可怎么办
四、《脸大真是个绝招》的自我反思与改进
如果你发现自己也有"脸大真是个绝招"的倾向,别担心,咱们都能改。首先得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比如是不是太闲了,是不是太想表现自己了。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说过,自我觉察是改变的第一步。我有个朋友小刘,他以前就特爱说教,后来意识到后,开始练习倾听,结果人际关系大大改善。
要学会设定边界。我建议可以试试"原则":不说教别人的私事、不说教自己不熟悉领域的事、不说教时保持尊重。有一次小张又想给我讲育儿经,我直接说:"张哥,您是专家我肯定听,但每个孩子不一样,您说的我参考一下就行"。他居然没再继续,后来还跟我道谢呢——你看,有时候直接沟通比绕弯子效果好多了
要持续学习,提升真本事。我认识一位李哥,他以前总爱给人讲管理,但后来参加了几个高级管理课程,现在说起话来就让人信服多了。他跟我说:"以前我是瞎说,现在我是有依据地说"——你看,有真才实学的人,根本不需要靠说教来建立权威。我建议喜欢说教的朋友们,可以试试参加一些专业培训,或者读些经典书籍,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五、《脸大真是个绝招》的应对策略与沟通技巧
如果你经常遇到别人"脸大真是个绝招"的情况,也别太生气,可以试试这些应对策略。要学会识别对方的说教模式。我有个客户小赵,他每次说教都会说"我以前也是这么过来的..."、"听我的准没错...",一旦发现这种模式,我就提醒他:"赵哥,时代不同了,您当年的经验不一定适用现在"。他居然还真的收敛了不少。
要练习积极倾听。我有个朋友小王,她被同事说教时,就会假装认真听,然后时不时点头,最后说:"您说的有道理,但我得再考虑考虑"。结果说教者往往就不好意思继续了。她跟我说:"我发现说教的人就喜欢得到肯定,一旦他们觉得没人认同,就自己尴尬地闭嘴了"——你看,有时候顺着说反而能治住他们。
要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统。我认识一位李姐,她被家人说教太多,后来就主动找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形成自己的"反说教同盟"。有次她妈妈又想给她安排相亲,她直接说:"妈,我已经有对象了,您别瞎操心了"。结果妈妈居然同意了她。后来跟我说:"原来不是我说得不对,而是我太怕冲突了"——你看,有时候得先学会爱自己,别人才会尊重你。
六、《脸大真是个绝招》的未来展望与社会建议
展望未来,《脸大真是个绝招》现象可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一方面,互联网让知识获取更加便捷,但也加剧了信息焦虑,可能导致更多人通过说教来建立自信。另一方面,新一代更加注重平等和尊重,可能会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我观察到一个趋势,年轻人之间说教现象明显减少,这跟他们成长在更开放的环境中有关。
从社会层面,我建议可以加强公民教育,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我大学时就开设了"有效沟通"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