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电常数怎么读_介电常数的符号怎么读
介电常数是电子电路设计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参数,特别在PCB阻抗设计中起着关键作用。它是指材料相对于真空增强材料储能容量的能力,是一种固有的电气特性。
在数字电子产品中,特别是PCB,对介电常数(Dk)的考量至关重要。Dk代表了板材的电气性能,较低的Dk意味着高速传输信号的质量更佳,传输速度也更快。这是因为Dk是衡量材料电性能存储能力的指标,其值越低,信号在介质中的传输速度越快,能力也越强。
Dk的正式译名是介质常数(Dielectric Constant),它特指绝缘性板材的属性,如玻璃纤维和环氧树脂。这是一个名词而非形容词,用于描述材料的电性能。
虽然介电常数(Dk)或相对介电常数听起来像一个恒定的值,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着频率的变化而有所差异。即使在同一块材料上使用多种Dk测试方法,也可能得出不同的值。这一点在计算阻抗值时需要特别注意。
在电路仿真和阻抗计算中,介电常数是重要的计算参数。尤其在宽频传输应用中,介电系数成为一个关键的影响因素,特别是在高速传输时,介电特性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对于高频产品而言,材料的介电常数(Dk)的微小变化都会被敏锐地捕捉到。这是因为这些产品对电路的精度和性能有着极高的要求。
我们常用的FR4材料,其介电常数相对于空气是在4.2至4.7的范围内。这个值并不是固定的,它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有所波动。在0至70度的温度范围内,其变化范围可能达到2W。这种变化将导致线路延时发生10%的变动,温度越高,延时越大。介电常数还会随着信号频率的增加而有所降低。例如,在100M以下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4.5来计算板间电容及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