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寡言是什么意思
与他人交流的基本能力之一,是巧妙地接话。
我们的接话是基于他对人的言语或行动的回应。你说话是否切题,不仅会影响彼此交谈的流畅性,还会让聊天气氛产生不同的变化。
很多不善言谈的人,问题往往出在接话上:总觉得别人说什么,自己都不能插嘴;或者自己说出来的话,瞬间让聊天气氛降到冰点,导致大家无言以对。
前者与你拥有的知识量有关,后者与你的认知共情有关。当你“两耳不闻窗外事”,又欠缺情商的时候,你很容易无法在谈话这种社交活动中获得主导性,发表出自己的声音或见解。
对于如何解决这两个基本问题,我的建议是:
1,每个月泛读一定量的书刊杂志,吸收资讯。
想要跟他人更好地构建谈话,你肚子里的墨水一定不能太少。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架构,但在专业的前提下,广泛地阅读与自己生活有潜在关联的资讯,对于增长自我见识和扩宽视野有很大的帮助。
而书刊杂志,通常都会对新近的事件进行报道和解读,让你了解到世界正在发生的变化。上网浏览资讯网站也行。
2,刻意复盘自己每次跟人聊天时遇到的问题。
有时候跟别人聊天,每个人遇到的问题都不一而足,很难有一个统一的解决方法。唯一能够帮助自己的,就只有自己。所以当你与人聊天的过程当中,遇到了某个问题,一直过不去,无法解决,你就要想想,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你这样?这就是复盘。
复盘的好处,就是让你除了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还能让你找出背后的发生原因。只有这样,你才可以针对性去学习相关的知识,锻炼和提高这种技能。
除此之外,想要把天聊好,正确搭话还有两个核心因素:敏捷的反应力和切入话题的识别力。
什么是敏捷的反应力?
我们跟别人聊天,会有很多“突发状况”出现。当我们面对这些突发状况时,如果我们无法正确地搭话,也许就会落得尴尬难堪的境地。
例如你看到一个段子,是男生问女生:你知道我喜欢喝什么酒吗?女生反问:是什么酒呢?男生就答道:喜欢“和你的天长地久”。
你觉得这个段子哄女生一流,于是连忙找心仪的女生去说。没想到问完第一句,女生就跟你说:“啊?你居然喝酒?为什么你喜欢喝酒呢?”你顿时傻了眼,她怎么不按套路来说啊?这时你的大脑肯定转不过弯来,整个人都怔住了。
面对这种突发状况,如果你无法正确地搭话,你就会陷入尴尬,不知所措。假如你直接跟女生坦白自己是在说一个笑话,不是真的喝酒,那这段谈话说不定就垮掉了,影响形象。而想要正确地搭话,这就需要你敏捷的反应力。
所谓敏捷的反应力,就是能够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将已经发生变动的内容,化被动为主动,让其重新回到自己的掌控当中。
针对上面那个例子,女生没有按套路反问“什么酒”,而是去说“你居然喝酒?”,这就是客观情况的变动。
由于这个变动跟你设想的不一样,你失去主导权,无法继续按照段子说下去,陷入被动。所以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把这番话拉回正轨,让自己重新掌握主导权。
当听到女生不按套路反问你“你居然喝酒?你为什么喝酒呢?”时,正确的搭话,就是跟她说:“不,我从来都不喝酒,但现在我只喜欢喝一种酒!”
女生肯定会奇怪,不喝酒的人现在居然只喝一种酒,然后顺势反问你“什么酒”,你就把谈话拉回到正轨,重新掌握主动权了,继续回答“和你的天长地久啊”。
这就是随机应变的能力。
但为什么很多人都做不到这种随机应变的聊天呢?
这就要说说反应的发生机制了。
为什么随机应变这么困难?
我们大脑的杏仁核,是主管情绪的区域。
我们大脑的进化机制是,杏仁核往往会先于大脑的其他的部分,处理接收到外界的信号,也就是说,情绪感知会先于理性思考而发生。
这也解释了,当我们在黑夜中突然听到一声不知从哪里传来的响声,我们往往是先害怕,然后才会冷静下来去思考,这种响声到底从何而来,会不会危及到我们的人身安全。这个人类进化至今的反应机制,能够很好地保护我们,规避危险。
但这也同时衍生出一个问题,就是当外界给我们传来一些从没遇到过的陌生信号,由于大脑无法将其清楚定性为安全还是危险,出于自我保护,这种信号依然会触发我们害怕的情绪反应,让我们无法冷静下来思考。
好比别人鄙视的表情,漂亮的美女,陌生的人群和对方不按套路的回答等等,这些事情都是在给我们大脑传递这些信号,毕竟我们对这些事情无法自如地掌控。
换言之,正因为我们对“突发状况”的不熟悉和失去主导性,所以这些事情才会导致大脑激活我们的情绪中枢,影响理性思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想要很好地做出随机应变,也就非常困难了。
在网上聊天,由于缺失了这种信号的反馈,除了文字,什么社交信息都无法获得,我们有更多的主导权,想说什么都能说,于是一种称作“网络化抑制解除”(cyber-disinhibition)的现象就会发生。君不见在网上随便骂人、怼人的喷子比比皆是?但在现实生活当中,社会环境对大脑运作造成的影响,他们就不会这么放肆了。
这也导致在网上我们可以侃侃而谈,在现实面对突发状况,我们就顿时哑口无言。
那我们应该要如何培养应变能力呢?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让这些“突发状况”变得为我们所熟知。其中有三点,你必须要做好准备。
第一点,提前意识。
所谓“提前意识”,就是以一种随时都有可能遇到交通意外的心态去开车。
你要时时刻刻警醒自己,前面那辆小车会说不定会突然停下来,让你追尾;或者这个路口,说不定会有辆车突然窜出来,让你撞上去;或者这个开电动车的人,说不定会突然开进路中间,你来不及刹车而撞到他。
有了这个意识,你就能够懂得保持车距,提前减速,尽量避免这些突发状况降临到自己身上。
如果你抱着“我走我的路,谁敢撞我”的心态,大摇大摆开车,那我祝你好运了,很多开电动车的人,就是因此而命丧黄泉的。就算小车全责,你也没命了。
聊天同样需要这个提前意识。
你要做到时时刻刻都去警醒自己,自己说出这句话,别人会对此产生什么反应?假如别人没有按照自己设想的样子去反应,你自己又应该要怎么反应呢?
心里要抱着一种
面对生活中的社交场合,例如相亲、聚会或约会时,不妨怀抱积极的态度,将它们视为增长阅历和锻炼社交能力的机会。毕竟,通过这些互动,可以从不同角度审视自己,发现自身的不足和成长空间。
对于如何应对不同场合的突发状况,有一种巧妙的应对策略:变错为正。
善于将看似不利的局面通过巧妙的言谈扭转为有利于自己的方向。举个例子,当有人劝酒时,可以幽默地回应:“虽然我平时不怎么喝酒,但既然是朋友相聚,我也不想扫兴。今天就破例来一杯,权当是为我们的友谊干杯!”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展现自己的随和包容,又避免了因拒绝喝酒而破坏气氛。
巧妙切入话题
在团体聊天中,即使对讨论的话题并不熟悉,也可以通过恰当地切入话题的方式加入对话。掌握两个要领:
1、根据对话内容提出适当的问题:
例如,同事们正在讨论无人驾驶汽车,而对此一无所知的你,可以询问:“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系数这么高,为什么目前还没有得到广泛普及呢?”这种提问既能体现出对话题的关注,又避免了因知识缺乏而产生尴尬。
2、适时发表看法,成为话题主导者:
在了解对话内容的基础上,可以适当提出自己的看法。例如,当女同事们正在讨论护肤品时,你可以切入话题,分享自己对女友护肤习惯的观察:“我女朋友最近买了一瓶SK2神仙水,听说小样都要近百元了。女生为了保养,真是舍得花钱啊!”这种看似与话题关联不大,但又与之相关的评论,可以引起讨论并带动话题的延展。
与人聊天时,需要做好应对不同反应的准备。如果提出的话题无人响应,也不必灰心,把握下次机会即可,这也是锻炼社交应变能力的一部分。
有时候沉默却是最好的回应方式。当陷入激烈的争论或无意义的唇枪舌战时,与其争执不休,不如保持沉默,避免让对方陷入更多的纠缠。
总而言之,在社交场合中,保持开放的思维、积极的心态和灵活的应变能力,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让社交互动变得更加愉悦和充满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