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鹤雀楼这首诗的意思


登鹤雀楼这首诗的意思

登楼远眺,寄寓深思

登鹳雀楼二首·其一

白日倚靠群山落下,

黄河奔流入海的终点。

想要览尽千里风光,

登上一层更上一层。

鹳雀楼的重建与诗作的魅力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最早建于北周时期。这栋三层高的楼阁因常有鹳雀栖息其上而得名。原楼坐落于黄河中的一处高地上,可惜后来被河水冲毁。如今矗立在黄河东岸的鹳雀楼是 1997-2002 年重修的,其重建的缘由离不开王之涣的这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作的精彩与知名度赋予了建筑独特的意义,让其即便屡次损毁,依然得到后人的重建。这印证了“文化与文学之美”才是建筑不朽的根基。

对仗中的诗艺技巧

绝句一般不要求对仗,但此诗的两联都采用了对仗。前一联采用“并列对”,容易辨识。而后一联则采用了“流水对”,稍有不注意就难以发现。对仗句容易陷入呆板与滞涩,但作者在这首诗中却将它们写得自然流畅、一气呵成,可见其对对仗的高超驾驭。

开阔壮丽的意境与哲思寄托

“白日依山尽”中的“山”指永济南面的中条山和更南面的秦岭。这两座巨山遮挡了视线,让夕阳还没有泛红之时便已隐没。因此作者称其为“白日”。“黄河入海流”中,黄河从永济城西由北向南流淌,而后绕过中条山,折向东方奔向大海。这一联诗句描绘出广阔无垠的壮阔景象,落日远在天际,而大海则在视线所及的最远方。虽然作者在鹳雀楼上无法望见大海,但这丝毫不妨碍他的想象——按照常识,黄河必然汇入大海。诗人将意境延展至海域,达到了对仗张力的极致。历代诗词中勾勒祖国壮丽河山的句子不少,但论简洁、明快、宏观与壮观,这首诗堪称绝佳。

一般来讲,登高望远题材的诗作,作者会先交代登临之事,再描绘所见之景。而这首诗却打破常规,开门见山地描写了登上二层楼后所见的景象。“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明前两句展现的是在二层楼上的所见。为了览尽更多风光,作者决定登上最高一层楼。这不仅是叙事,更是借景抒怀,揭示了人生哲理。眼界的开阔与人生境界的提升是相辅相成的。全诗的精华在于诗人的襟怀,以及襟怀中所流露出的“盛唐气象”。写景艺术的高妙在此诗中可谓是锦上添花。

相关推荐:《文史新说:上古画轴,洪荒年代的华夏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