魟鱼怎么养
● 魟鱼的家庭饲养主要依赖水族箱,但随着养殖规模化发展,越来越多的玩家选择兴建鱼场,扩大饲养环境。 这种趋势不仅推动了中国观赏渔业的进步,提高了产量,也使得魟鱼这一名贵品种逐渐平民化,吸引更多鱼友加入繁殖行列。 本文将重点探讨鱼缸及鱼池水循环要求,以及水族耗材对魟鱼的影响。
魟鱼作为底栖鱼类,受地心引力影响,其生活环境——鱼缸底部容易沉淀重金属、有机物等毒素,且水体流动性差、含氧量低。养殖魟鱼对水质标准要求更高,需要更强大的过滤系统支持。常见的过滤形式主要有上部滴流和底部过滤两种,养殖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都能达到良好效果。
滴流过滤对设计要求更高。滴流盒不宜过大,钻孔应尽量小,避免因装满滤材和水温升高导致变形下垂,影响水流均匀分布,降低滤材利用率。 滴流过滤和底滤在滤材选择上也存在差异。滴流过滤宜选用发泡类轻质、孔隙贯通的高效滤材,以保证水流均匀疏导。
不建议使用孔隙封闭的火山石、麦饭石等天然滤材,因为其不利于水流贯通,会导致滴流效率降低,水流分布不均,浪费过滤空间。 近期流行的毛球也比较适合滴流过滤,但不建议用于底滤,因为其拦截效果好,但不利于水流通畅,易堆积有机物,导致滤材饱和,需要缩短维护周期。 选择毛球时,务必选择知名商家,因为目前市场上存在大量使用化工和污水处理厂纤维球添料制成的劣质毛球,其原料可能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底部过滤通常采用白棉干湿分离、滤材分格溢流的方式。 这种方式容易产生死角,导致底部水体毒素积累。 每次换水停泵和开泵都会打破过滤底层水的平衡,将含有毒素的水带回鱼缸,导致魟鱼不适甚至暴毙。 为避免这种情况,建议将底部滤材架高5厘米,安装排水阀门,定期排空底部积水,并放置砂头打气,增加过滤底层水体流动,避免死水区形成。
相较而言,底滤滤材的选择更为广泛,包括高端的发泡型、中空型滤材、细菌屋、环、球等,以及天然的火山石、麦饭石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多种搭配使用,为不同菌种提供生存空间。 建议选择安全高效的正规厂家生产的滤材。 由于魟鱼较为珍贵,饲养密度一般偏大,随着其生长,过滤系统负担也会随之增加。 选择高效安全的滤材能够以更小的过滤体积发挥更大的硝化作用,而劣质滤材则难以达到此效果。据了解,一些水族发达国家更重视滤材的安全性和高效性,较少选择低效的天然滤材。
强大、高效的过滤系统是保证水质良好的前提,而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则更为关键。 建议魟鱼饲养过程中,水泵配比尽量大些,流量最好能达到每小时循环总水体五遍以上。 随着饲养水体增大,水体死角也会增多。 大流量循环能够有效带动水体流动,避免死角水形成,从而降低魟鱼慢性中毒的风险。
有些鱼友可能会疑惑,为什么过滤系统已经足够强大,还会存在毒素? 这是因为即使再强大的过滤系统,也需要水流经过才能发挥硝化作用。 死角水由于长期无法进入过滤系统,毒素会不断积累,危害鱼类健康。 由于死角水的分布位置不固定,常规的水质指标测试不一定能够准确反映其状况。 许多鱼友即使拥有强大的过滤系统和较大的水体,也可能因为死角水问题导致养殖失败。
既然了解了死角水的危害,就需要想办法消除它。 通常可以采取加大水泵流量、加粗上水管管径、增加造浪、气管打气、改变出水口水流方向等方式增加水体流动,避免死角的存在。 养殖水体循环充分,才能更好地发挥过滤系统的效率,从而更加轻松地饲养魟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