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与苏轼在诗酒年华中相遇
前几天读到一句话,说人与人之间最好的关系是“初见乍欢,再见仍怦然”。这句话让我感触颇深,生活中很多事物都蕴含着这样的美好,就像那些初读惊艳,再见倾心的古典诗词。
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就是这样一首让我“初见乍欢,再见仍怦然”的词。每当春天来临,我都会想起词中的句子,每一次都被那份诗意深深打动。
望江南·超然台作
北宋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初到密州,面对 unfamiliar 的环境和繁重的工作,难免心生感叹。一年之后,他却爱上了这座城市,与这里的人们也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正如他所说:“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在密州的三年,是苏轼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他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而这首《望江南》,则以其轻快活泼的语言,展现了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熙宁九年(1076年)的春天,苏轼与友人在超然台上饮酒赋诗。词的上阙描绘了春日美景:和煦的春风吹拂着柳枝,城外的护城河水波荡漾,城内开满了鲜花,蒙蒙细雨中千家万户若隐若现。这幅画面宁静美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下阙笔锋一转,写苏轼酒醒后的思绪。寒食过后,正是容易触景伤情的时候,更何况苏轼身处异乡。面对着眼前的良辰美景和知己好友,他最终选择放下思乡之情,珍惜眼前,用新火煮一杯新茶,与朋友们一起诗酒趁年华。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这三句,是苏轼自我治愈的心声,也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词中“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三句,与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与杜诗的开阔豪迈相比,苏词更显婉约细腻,描绘的是近在咫尺的春日风光,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你看他用的这些字词,说春天是“未老”的,后面再接以“风细柳斜斜”,像是一个实实在在陪伴着你的形象,又像是一个有着独立情韵的人,这个“斜斜”就好像是“春天”这个“人物”的情绪,若是垂柳一般耷拉在那里,就显得如死水一般了。”
苏轼的这首《望江南》,没有高深的哲理,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诗意。它提醒我们,即使身处困境,也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珍惜眼前,享受生活的美好。这或许就是这首词能够跨越时空,依然打动我们的原因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