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的来历_谷雨的来历简介
在今天,我们迎来了谷雨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不仅是自然界的重要时点,更是农事活动和季节变迁中的关键节点。古人以“谷雨”命名,意指此时降雨,促进谷物的生长,“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下而上也。”谷雨是春天的重要终点,预示着夏季的临近,也为农田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为何古人认为谷雨是养生的关键时期?这其中的奥秘不仅在于季节的交替,还与民间流传的“杀五毒”习俗有关。又为何在“禁蝎符”中常见雄鸡的图案?这些与“谷雨”相关的传统习俗,是否与“仓颉造字”的传说有关系?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谷雨的起源:仓颉造字传说还是雨生百谷的故事?
另一种解释则认为“谷雨”一名源于“雨生百谷”。在古代,“谷”字曾用作地理名称,《尔雅·释水》中记载:“水注川曰谿,注谿曰谷。”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提到:“泉出通川为谷,从水半见,出于口。”这表明早期“谷”字与谷物并无直接关系。古代代表粮食的“谷”字写作“穀”,在“五谷”一词中即为此意。将“穀”与“谷”混用,或与后来的简化字有关。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谷雨节气源自带来降水的“谷风”。《尔雅·释天》中提到:“南风谓之凯风,东风谓之谷风。”东风即“谷风”,常从山谷吹来,并带来降雨。这种风俗被认为能够促进作物生长,《诗经》中有“习习谷风,以阴以雨”的描述,汉代焦赣的《易林》中也提到:“谷风布气,万物出生。”这些记载为“谷雨”名称的由来提供了另一种解释。
谷雨的传统习俗:谷雨帖与禁蝎符
在谷雨节气期间,民间流行“杀五毒”的习俗,目的是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高温天气带来的毒虫威胁。谷雨后的节气是“立夏”,气温逐渐升高,毒虫的活跃也随之增加。农民们不仅会在田间进行虫害防治,还会张贴谷雨帖,祈求安宁和丰收。这种习俗在山东、陕西等地尤为盛行。
谷雨帖是一种年画,上面常绘有神鸡捉蝎、天师除五毒的形象,或是道教符咒。例如,山东地区的谷雨帖常用黄表纸制作,上面用朱砂书写“禁蝎符”。这些符帖贴在墙壁或蝎穴处,寄托着人们祈求驱除害虫和丰收的愿望。在山西临汾一带,人们则会在谷雨日贴上天师符,以驱除蝎子。陕西风翔地区的禁蝎咒符则多采用木刻印制,上面印有雄鸡捉虫的图案。
雄鸡捉蝎的形象在《西游记》中有体现。第五十五回中,孙悟空请昴日星官捉蝎子精,昴日星官原是一只双冠公鸡,他用鸣叫驱赶了蝎子精。谷雨帖上常见雄鸡的形象,这也反映了古人对于预防夏季毒虫的重视。
尽管“禁蝎符”中包含了一些迷信成分,但它也反映了古人对夏季毒虫的防范意识。实际上,古人防治毒虫的做法早在“谷雨”前就已开始。例如,唐朝时期的清明节有“戴柳圈”的风俗就是为防毒虫。端午节时,古人还会饮用菖蒲酒,调以雄黄,以预防灾毒。
谷雨的养生之道:食香椿与雨前茶
在古代,谷雨被视为调养身体的重要时节。此时春夏交替,调整作息和饮食以适应季节的变化,对身体健康尤为重要。明代戴羲在《养余月令·三月下》中提到:“季春之月,万物发陈,天地俱生,阳炽阴伏,宜早卧早起,以养脏气。”这表明,春季末期适合早睡早起,调理肝脏,以适应自然变化。
北方地区,谷雨节气是香椿上市的时节。民谚中有“三月八,吃椿芽儿”的说法。香椿的营养丰富,中医认为其具有清热解毒、健胃理气的功效,适合在春末夏初食用。在南方,早期有“鼠曲和粉,以厌时气”的传统,指的是用鼠曲草汁和蜜调制成的饼团,也有地方用黍曲和菜做羹。
谷雨节气的“采茶”习俗也一直延续至今。《养余月令》中提到:“谷雨日,采茶炒藏,能治痰咳及疗百病。”在谷雨时节,茶叶的色泽、口感和香气都达到最佳状态。这一天采制的茶叶被认为是极品。江西省德兴市的茶园在这个时节特别繁忙,因为只有在谷雨这一天早晨采摘的鲜茶叶,才算真正的雨前茶。
郑板桥在诗中写道:“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无论是明前茶还是谷雨采制的雨前茶,都是一年中的茶之精品。这些传统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尊重,也展示了与自然节令和谐共处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