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思麒麟960_麒麟芯片排行一览表
华为在今年的10月和11月迎来了重要的里程碑:10月发布了令人期待的麒麟960处理器,紧接着在11月推出了搭载这一处理器的华为Mate9。这一系列的创新不仅使华为在依赖外部技术的国产手机市场中脱颖而出,还为消费者提供了新的选择。接下来,本文将深入探讨麒麟960的强大性能究竟源于何处。
通常,我们认为频率越高、GPU性能越强、八核结构优于四核、DDR4内存胜过DDR3等理念是常识。实际上这种看法可能会误导我们。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本文将通过安兔兔跑分的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影响手机CPU性能的关键因素。
安兔兔性能对比揭示差异
我们比较了麒麟960和麒麟950。麒麟960自发布以来频繁与骁龙820及麒麟950进行对比,而这些比较都是最为常见的。在这组对比中,麒麟960的性能提升令人瞩目,达到50%。这种飞跃主要归功于两项关键指标:3D性能和RAM性能。尽管3D性能提升显著,但更令人惊讶的是,麒麟960的RAM性能竟然比麒麟950翻倍。这在两款手机均采用DDR4内存的情况下,值得我们深思。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骁龙820与MTK Helio X25的对比。这两款CPU的性能差异主要同样源于3D性能和RAM性能。与前者相比,这次对比显示,骁龙820在3D性能上有明显优势,而RAM性能的差距却相对较小,总分差距也因此缩小。骁龙820的RAM性能高出Helio X25约27%,总分差异接近38%。
从这两组对比中可以看出,RAM性能在整体分数中占据了重要位置。麒麟960与骁龙820的出色表现,正是得益于其RAM性能的优势。目前在市场上,几乎没有其他手机CPU能与其相提并论。更有一款骁龙820手机,vivo Xplay5,以高达16万的安兔兔分数证明了这一点,正是其高速内存推动了RAM性能的提升。对此,是否还能对RAM的影响持怀疑态度呢?
第三组参考对象是高通骁龙652和三星Exynos 7420。两者的RAM性能和各项得分相近,因此总成绩的差距也较小。综合来看,RAM性能从高到低依次为麒麟960(DDR4)、骁龙820(DDR4)、Helio X25(DDR3)、Exynos 7420(DDR4)、骁龙652(DDR3)、麒麟950(DDR4)。值得注意的是,MTK凭借DDR3内存在部分对比中胜过了DDR4。
探讨CPU的总线架构差异
在麒麟960的官方资料中,提到其采用了CCI-550总线架构。这一新架构是ARM在去年底推出的,因高通、三星及MTK各自的研发路径不同,麒麟960得以首个应用这一先进的总线架构。分析显示,正是这一最新的架构为麒麟960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以往的CCI-400总线架构图显示,手机CPU并非简单的单条总线设计,而是由多层次的结构组成。例如,CPU与GPU之间、CPU与内存之间均有多重拦截,导致数据传输受阻。这样的设计使得CPU在访问内存和GPU时,需要经过多层的繁琐过程,严重影响了性能表现。
随着Cortex A72的发布,CCI-500总线架构得以应用。相比于CCI-400,CCI-500简化了结构,CPU与总线之间的连接变得更加直接,但GPU部分的复杂性依然存在。内存部分依然存在瓶颈,虽然总线带宽提升至25GB,但仍需兼容DDR4和DDR3。
麒麟960的成功得益于其使用的CCI-550总线架构,最终实现了CPU和GPU之间的高效连接。这一进步使得各组件间的通讯效率得以显著提升,打破了以往设计中的诸多障碍。经过多次迭代,最终的架构达成了一种高效的系统协作。
结语:ARM架构的深意
那么,使用ARM架构的总线和内核与直接从ARM“购买”处理器究竟有什么区别?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正如建筑设计中,ARM像是一个户型方案的供应商,提供基本的设计规范,而厂商则需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意的发挥,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成功的CPU不仅需要符合ARM的标准,还要确保制造工艺能够实现这些设计细节。正是这种精细化的设计与生产,才让华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
我们将为您解答各种购机问题,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