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练习生主题曲_偶练主题曲EIEi全部歌词


《偶像练习生》自4月6日的总决赛落幕以来,已经过去了近两周的时间。这档节目曾在决赛门票价格飙升至上万元时,吸引了大批粉丝的目光,出道组合NinePercent的官博在不到三天内转发量突破586万,蔡徐坤的超话始终稳居前三,手机、游戏、化妆品等代言接连不断,推广活动层出不穷。无论是在学校门口的应援海报,还是办公室角落里的维他命水箱子,身边随时可以感受到《偶像练习生》的火热气氛。如果从投票的热烈、直播的紧张氛围中抽离出来,回头再看这档曾因渔网装、捣蒜舞和土味应援遭到嘲笑的节目,似乎不得不承认,它已经成为了一个现象级的存在。

根据爱奇艺4月17日发布的官方数据,这一现象级的节目取得了令人咋舌的成绩。尽管它被国际IP保护协会FRAPA批评为“抄袭之最”,但节目的播放量和社交媒体上的互动量依然惊人。节目12期的总播放量达到29亿,微博短的播放量高达142.7亿次,微博热搜出现次数为652次,微信指数峰值更是突破了1490万。

这不禁引发了一个问题:伴随着粉丝们日夜疯狂刷票的背后,这个号称“偶像元年”的时刻,真的来了吗?

在这档节目的竞争中,选手们的背景各不相同。有的是已经成团的艺人,也有多次参赛的回锅选手,还有一些公司内部筛选机制相对成熟的练习生组合,他们更像是把节目当作一场随堂测试。还有一些与前公司产生矛盾的选手,不得不以个人练习生的身份参赛。在节目的舞台上,观众看到的是各种各样的“菜”品——有的选手穿着精致奢华的时装,展示着与“富贵”气质相符的形象;也有一些选手身穿平价T恤,甚至每月为公司贴钱,被戏称为“贫民窟男孩”。《偶像练习生》与其说是见证了这一代练习生的成长,不如说是目睹了这些半成品是如何包装、打磨,最终成为市场的产品。

在节目播出后的几天,NinePercent组合的微博转发量暴增,而各种控评团队的宣传力度也逐渐增强。作为一档注重综艺效果的选秀节目,选手们在初期的镜头表现直接影响了观众投票的倾向。尤其是在节目初期的两场舞台表现后,一些较为抢镜的练习生逐步攀升至更有利的竞争位置。随着节目的深入,粉丝们的眼睛越来越挑剔,他们开始认真选手们的舞台表现、颜值、综艺感以及是否存在“剪辑不公”的情况。

最具代表性的对比出现在“位置测评”环节,以vocal组为例,粉丝们通过剪辑对比不同版本的表演(包括正式版、录音室版和现场饭拍等),迅速发现了选手们的音准问题。比如在《我怀念的》一组中,有粉丝对比了不同版本的演唱,现场是否破音、高音能否达到预期等都一目了然。即便节目组试图通过后期修音来弥补,粉丝们依然能通过这些细节抓住节目中的漏洞。类似的情况在多个主题考核中都有发生,尤其是在《我永远记得》组降调处理的讨论中,粉丝们通过花絮版、练习室版和见面会版等对比,发现练习生们在现场的表现有很大差距。

除去这些较为直观的实力对比,节目中对于选手的曝光量也是粉丝争论的焦点。从正片、花絮到官博的内容发布频率,每一次都可能影响选手的排名。在“位置测评”中,乐华公司内部的一些选手似乎被给予了更多的舞台机会,而《偶像有新番》等衍生节目则被批评为几乎成了“香蕉有新番”,节目中的选手剧情经常看起来像是“剧本化”的处理。比如,钱正昊从vocal实力派被塑造成舞蹈菜鸟,杨非同在高音部分的表现则频频被调侃。粉丝们逐渐意识到,节目组为了保持热度,似乎在某些方面有意为选手安排了“剧本”,这种做法逐渐引发了对节目真实性的质疑。

在节目结束后,三大公司——乐华、香蕉和坤音的资源争夺战也开始上演。尽管乐华在资源投放方面领先一步,无论是广告代言、推广活动还是见面会的官宣速度都远超其他公司,其他公司如香蕉,则由于过于集中精力在固定选手身上,导致反而失去了灵活应变的机会。坤音虽在团综和出团日期方面较早做出安排,但人气上的断层和粉丝间的纷争,也让它面临不少挑战。与这些大公司相比,果然、觉醒东方等第二梯队公司则采取了更为务实的策略,低成本的音乐推广、直播互动以及公益活动等方式,虽然投入不大,但也获得了一定的粉丝支持。

对于选手个人而言,资源的分配似乎更为关键。在决赛中占据C位的蔡徐坤,虽然其演技和网剧的受欢迎程度备受吐槽,但他依然获得了大量代言机会。与此陈立农也在面临与前公司纠纷的困境中,力图寻求新的发展机遇。而范丞丞则凭借较高的辨识度,得到了更多的品牌合作机会。这些资源的背后,是否能够支撑他们的长远发展,依然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回到《偶像练习生》的整个选秀生态,虽然节目短短几个月就完成了选手的筛选与出道,但粉丝的支持却并非一蹴而就。经过几个月的激烈竞争,粉丝的热情逐渐消退,节目中的选手和公司也逐步面临资源的耗尽问题。事实上,选秀节目并不能为练习生提供真正的长久之计。只有依托更加规范化的培训和完整的职业规划,才能让这些新生偶像走得更远。而这,也是整个行业需要反思的地方——如何在短暂的流量高峰后,为练习生们提供一个更加稳固的成长平台,才是行业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正如李荣浩导师所说的那样,真正的偶像不仅仅是舞台上的光芒,更是长久以来积累的实力。只有拥有真才实学的选手,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娱乐圈中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