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的作者是谁_简奥斯汀的生平
几载前读毕《傲慢与偏见》,心有所感,遂有此言:未历婚姻者或能书写美好之爱情,因他们对爱尚存憧憬,而经历婚姻者所持之梦,或许已为破碎之影。
提及“未历婚姻者”,不人联想到简·奥斯汀。此女终身未嫁,却创作出世间最令人向往之爱情故事。奥斯汀21岁时完成《傲慢与偏见》(初名为《最初印象》),此书在逾两百年后仍被世界各地之人奉为爱情经典。
《重遇简奥斯汀》一书选录了奥斯汀的中短篇小说、戏剧等作品,透过这些尚在成长中的作品,我们可以对奥斯汀的创作历程有新的认识。
01. 尚不成熟的作品
《重遇简奥斯汀》之简介中提及,此书可视为对奥斯汀成熟作品的补充。所谓的成熟作品即指如《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等经典之作。
相较那些经典之作,本书中的中短篇小说显得颇为青涩。读后不人思考,这竟是简·奥斯汀的笔下之作。
本书所收录的作品依然以女性故事为主线,但人物形象与奥斯汀的长篇作品截然不同。
熟知奥斯汀长篇作品的读者都知道,其笔下的女性形象常展现出纯粹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强调精神独立。然而在此书中,中短篇小说的女主人公们则形象复杂,有肤浅、傲慢、愚蠢之辈,也有心机深沉之人。
02. 奥斯汀之爱情观
奥斯汀创作了世间最令人向往的爱情与婚姻故事,但自己却终身未嫁。
尽管其生命短暂,仅活至42岁,但她在27岁时曾接受一位牧师的求婚,可惜次日便取消了婚约。之后又于30岁时拒绝了另一位牧师的求婚。
尽管两度拒绝婚约,但奥斯汀在作品中展现的爱情观始终是纯粹的。她在《傲慢与偏见》中强调“没有爱情,不可结婚”的观念。
书中的伊丽莎白与达西虽历经误会,但最终解开心结,成就了大团圆式的爱情。这种爱情不仅令读者向往,也是奥斯汀本人所追求的。
03. 爱情之外的意义
简·奥斯汀不仅擅长书写人们向往的爱情故事,其作品中的自由与独立意识也让我们受益匪浅。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女性作家要取得与男性作家同等的地位殊为不易。然而奥斯汀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为我们展现了女性的独立与自由。
她的作品中批判了当时上层社会女性低俗、无聊、充满物质欲的生活方式。她笔下的主角往往与这种生活方式格格不入,这也是其作品一直吸引读者的原因之一。
04. 梦的延续
虽然我深爱《傲慢与偏见》,但并不认为它能作为现代人的爱情与婚姻“实操宝典”。因为追求奥斯汀笔下那种纯粹的爱情在现实中或许会让我们多数人打一辈子光棍。
然而徐志摩的诗句“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恰能形容我们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尽管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巨大差距,但我们心中仍应保留那个美好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