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二胡名曲100首_二胡必练100首曲目


近代音乐界的杰出宗师,二胡界的泰斗刘天华先生,原名刘寿椿。他出生于1895年2月4日,遗憾的是因患猩红热病于1932年6月8日离世。刘天华先生不仅是近代的杰出作曲家和演奏家,同时也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音乐教育家。他自幼深受家乡民间音乐的熏陶,1912年随其兄长刘半农赴上海工作,期间他业余时间加入了万国音乐队,不仅学习了钢琴和小提琴,还深入地研究了西洋作曲理论。

刘天华先生的音乐创作主要成就体现在器乐曲方面,共创作了十首脍炙人口的二胡曲。

1915年,面对失业、家道中落和疾病的重重困境,刘天华先生的创作灵感迸发,他创作了多首曲目的初稿。其中有一首乐曲创作于1918年,它描述了深山幽谷、百鸟欢鸣的景象,仿佛在向人们展示大自然的壮丽与美好生活愿景。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空山不见人,但闻鸟语响。”

另有一首创作于1918年的初稿,经过十年的酝酿与打磨,最终在1924年定稿。该曲以月亮为线索,表达了淡淡的忧愁。

还有一首标题为《苦中乐》的曲目,这首曲子反映了内心的苦闷以及消除苦闷的乐观心态和坚韧不拔的斗志。

《处世难》是刘天华先生于1927年的又一力作。此曲采用两种独特的弓法,旋律悠长而有力,节奏明快且充满激情,充分表达了他激愤的情绪。

还有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创作于1931年春。此曲旋律雄壮有力,气势磅礴且富有弹性。刘天华先生曾言:“因外国人士常误认为我国音乐萎靡不振,故创作此曲以正视听。”

刘天华先生的最后一首作品完成于1932年。此曲节奏明快、跳跃感强且富有舞蹈性。用“烛影摇红”来形容这首舞曲的舞姿与情调再恰当不过。此曲并非单纯欢愉之音,而像是一位受尽的歌女强颜欢笑、婆娑起舞的写照,其中蕴深深的悲愤。

这些刘天华先生的二胡曲谱资料整理分享自网络,希望为后人传承和发扬他的音乐艺术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