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摸象的故事和寓意_盲人摸象的故事完整版


在面对事物时,若我们仅从片面角度去理解,那“盲人摸象”的成语便应运而生。对于这一故事背后的含义,你是否了解深入了呢?

《盲人摸象》作品展示,尺寸为6cm×8.5cm,诞生于1997年。

此作品在19荣获“第七届全国藏书票大展”金奖。

这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民间故事。在我心中,它不仅故事情节生动,而且富含深刻哲理。故事告诫我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能以偏概全。盲人因视觉障碍而无法全面感知大象的形象是可以理解的,但那些明明视力健全却将马错认为鹿的人则显得何其悲哀。

《盲人摸象》局部展示一。

周东申通过黑白木刻版画的形式,将《大般涅盘经》中的“盲人摸象”故事转化为更为直观的图像。观众从全局视角可以看到四个盲人只了大象的部分特征,如鼻子、腿、尾巴等。这种视觉表达方式既幽默又具讽刺意味,让人在欢笑之余陷入深思,从而影响观众的思考和行为。

《盲人摸象》局部展示二与三。

周东申主张版画应雅俗共赏,让每个观众都能理解和欣赏。他的作品既保留了传统艺术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审美的元素。讲述的故事虽古老,但其蕴含的道理却永远不会过时。这是一件集艺术性与思想性于一体的佳作。

《盲人摸象》局部展示四。

实际上,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往往基于所掌握的信息。即使信息再详尽、再全面,也未必能还原事物的真实面貌。对真实情况的判断总是主观的。某种程度上讲,我们每个人在认知世界时都像是在“盲人摸象”。像周老所说,“盲人摸象”虽有其局限性,但总比指鹿为马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