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看尽长安花_鲜衣怒马少年时一日看尽长安花


马蹄声在历史的长河中回荡。

穿越千年的时光,从古老的丝绸之路隐约传来。

一位风度翩翩的蓝衣少年,以恣意洒脱的姿态闯入我们的视线。

今日,让我们一同认识这匹三彩腾空马。

这位满怀豪情的少年将要去往何方?

那是一位胡人少年,身着深邃的蓝袍。

他的袖口被巧妙地卷起,露出健硕的前臂肌肉。

双拳于腰间,牢牢地掌控着缰绳。

他的目光坚定而热烈,遥望远方。

他所骑的马儿体形雄健,形象威武。

马耳如削竹般挺立,双目似悬铃般明亮。

马鬃经过精心修剪,显得整齐而清爽。

马尾被巧妙地绑缚在一起,与马鞍上的白、绿、黄相间的囊袋相映成趣。

四蹄,腾空跃起,它正奔向此行的目的地——长安。

尽管少年未曾踏足此地,但长安的盛名早已随着丝绸之路传遍他的家乡。

他心中充满对这座繁华大都市的向往,因此一路疾驰,追寻梦想至大唐长安。

这匹三彩腾空马,完美地定格了少年追梦的瞬间。

此刻,诗中的“鲜衣怒马少年郎”形象逐渐清晰起来。

看那胡人少年身着的“进口服饰”,在唐三彩中尤为稀有的蓝色引人注目。

三彩器盛行于唐朝,是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的低温铅釉陶器。

此件三彩腾空马以褐黄釉为主,其三彩流淌如一幅浓郁的写意画。

而少年所穿的蓝衣,乃是真正的“进口服饰”。

初时,三彩器并不包含蓝色。蓝色的特别与珍贵源于从钴矿中提取的颜料。

当时唐朝钴矿稀缺且重金难求。后来波斯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引入了含有氧化钴的苏麻离青釉料至中原。

经过工匠们不断地研究试烧,才得到如此特别的蓝色。

因此有“三彩带蓝,价格不凡”的说法。

△藏于西安博物院的蓝釉驮骡画像

马背上的少年服饰华丽贵气,然而脸部为何缺乏色彩呢?

这源于唐三彩特殊的“开脸”工艺。

展览“长安有故里——丝路少年大唐行”精彩呈现。

整个展览以蓝衣少年的长安游历为视角,生动展现唐活百态。

春风得意的马蹄疾驰,一日看尽长安的花开。那是一个时代,人人可自由骑马驰骋于长安城。

为何这蓝衣少年如此吸引人心?

只因他的背后是长安,也是大唐。

监制:唐怡

制片人:武慧锋

文案:孙煜祁

视觉设计:林琦

技术支持:蔡子旭

内容审校:朱冬梅

统筹:刘莹、戴广宇

特别鸣谢:西安博物院、总台陕西总站、文物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