吝啬时间是什么意思啊_吝啬是什么意思的解释
苟明奇
在汉语的语境中,“狗”这一词汇承载着忠诚与低微的双重含义。
在古代,刘邦以“功狗”来赞誉他的将领,将他们的忠诚与勇敢比作狗。在现代汉语的多数情况中,“狗”这一词汇并未受到好评价。如土龙刍狗、喪家之狗等词组,无一不透露出贬低的意味。其中,有两个词组尤为引人深思:一是“狗屁不通”,似乎在批评某人说话或作文的拙劣;另一个是“”,用来形容陷害忠良的,这无疑是对忠诚的讽刺。
在方言中,“狗”的形象也常与贬义相关联,常作为骂詈语中的常用词素。例如,四川人常说的“狗X的”,几乎每天都会脱口而出。而其他与“狗”相关的方言词汇,则更多地与狗的生活习性相关。
南充人在形容某人的吝啬、抠门时,会使用“狗得很”、“狗眉狗眼”等词语。这源于小狗护食的本能,一旦有人动它的食物,它会立即反咬一口。当炎热的夏日里,狗躺在阴凉处不愿动弹,你若去拉它,它会赖在地上不动如一坨。由此,南充人用“耍死狗”来形容人偷懒、装病或无赖的行为。
相比之下面语中的“涉狗”词汇,似乎更为中性和正面。这或许是因为方言更加贴近百姓生活,百姓在谈及“狗”时少了些轻蔑多了些亲近。
小狗的食相饿怂得很,它们狼吞虎咽、风卷残云般的吃相也成为了南充方言的比喻之一,用以形容食物被吃得一干二净。
对于小孩子的疾病,南充人则以“变狗”来形容,既有避讳说“病”字的考虑,也流露出怜惜之情。正如明代顾起元的《客座赘语》所描述的那样,“狗”在某些情境下承载了一种可怜的、造孽的形象。
有家的狗在生活中可能只是装可怜以讨得主人的怜爱,而流浪狗则是真正的可怜。在我办公室的窗外,曾经有一只失去主人的狗在院里流浪。与我们的办公楼隔着一条街的是一家小卖部,店主似乎认识这只狗的前主人,每次它来都会给它剩饭剩菜。
长期观察下来,我们并没有注意到它晚上在哪个角落过夜或白天去了哪些地方。然而有一天,打狗队决定清理这些流浪狗时,这只狗拼命地逃向小卖部。不幸的是,店主临时有事离开了。它似乎在寻求最后的庇护或者仅仅是来与店主道别。但不论其初衷为何,在这最后的一刻它选择了留下来。这深深触动了那个目睹了一切的店主,他在那里低声道:“那也是一条生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