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解风情是什么意思_不解风情一般形容什么人
《不孤单的旅途》刘忆斯 华东师大文学丛书
在我度过的那悠长而温暖的青年时期,与时代并行的潮流中,我曾被米兰·昆德拉的文字所吸引。手中的那本并非我真正初读的那一本,岁月流转,那份对“别处”的追寻始终未变。
我承认,那时我并未完全理解昆德拉,但那种“在别处”的虚无感却早早地扎根在我心中。我曾将视为牺牲者,将客体视为主体,甚至认为影子具有真实的存在。
在社会中摸爬滚打多年后,我逐渐将真实感握于手中,尽管已过四十,但我仍在寻找自己的方向。我时常自问:下一站会是哪里?无论前往何处,只要不在原地停留。
每当这种渴望离开的念头升起,另一个我便会赞同地站出来:我,那个始终觉得自己身心都在别处的“旅人”。加缪笔下的《异乡人》虽令人深思,但我心中的那种飘渺感,与“异乡人”的身份有着莫名的契合。
但这种如梦如幻的感受往往转瞬即逝。当我耳边响起“下一站是香蜜湖”的声音时,我便要回到现实,开始新的生活旅程。有次有人问我书房里的书是否都已读过,我的回答总是无人满意。因为比起“你最喜欢的书是哪本?”这个问题更让我无法回答的,是那些尚未翻阅的书所带给我的孤独感。
金克木先生的《书海泛舟》让我明白读书之乐与读书之法。他提醒我们书是读不完的,但正是这种无尽的追求让我更加珍惜每一次的阅读机会。而我的看法却与之相反。早年读书或许为了求知明理,但如今更多的是为了消磨时光、享受生活。我愿意让有限的生命沉浸在无尽的书籍中,只因这能让我感到时光的宝贵。
谈及我最心仪的书,它并不在我的书房或书架上,也不曾被我翻阅过。它必定在别处,静静地等待与我相遇或错过的那一天。当朋友们问起最爱的书时,不必急着回答“太酸了”。若你能轻易说出那本书的名字且它正沾染尘埃在你的书架上,那么你是否会感到满足后的空虚?
我们的书房为何越来越满?因为我们永远在寻找“最”喜欢的书,而它永远不在此处而在别处。这不仅是求知欲或占有欲的表现,更是生活的一部分和存在的证明。书的海洋永远无边无际。
而当我望向我的女儿时,我发现她亦是我精神的延续。在旅途中与我们畅谈时,她告诉我:“爸爸,我希望长大后还能与你一起旅行。”我告诉她,虽然书籍能解惑但更重要的是能让你不孤单。这也正是我写作《不孤单的旅途》的初衷。
这本书的命名曾让我苦恼不已直到女儿随口说出的“为了不孤独”五个字让我感动不已。这五个字道出了我们读书的最大目的——为了不孤单。书中提到了数百本书名但那只是一个书架的容量而已书中字句所传递的知识孤寂正如那些待读的书等待读者发现它们的光彩照亮这漫漫人生旅途让不再孤独的灵魂在其中穿梭找到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