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向田野的奔读第几声_奔向田野是一声还是四声
2.《找春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脱、袄”等生字,会写“冲、寻”等字,理解并运用“春天、寻找”等词语。
3. 理解文中孩子们找到的春天的特点,并能表达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4. 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培养主动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
【教学重点】
1. 生字词的认识与书写。
3. 培养学生发现和表达春天的能力。
【教学难点】
1. 理解并描述孩子们找到的春天的特点。
2. 引导学生将热爱春天的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主动去观察和发现。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2. 引出课题《找春天》,让学生谈谈对春天的感受和期待。
二、初读感知
1. 听范读,标出生字词,注意读音。
2. 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互评字音、句子的流畅度。
三、识字写字
1. 出示会认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组词并读一读。
2. 练一练,巩固生字词。
3. 讲解多音字在不同语境下的读音及意义。
4. 认识字形结构,观察特殊笔顺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书写要点。
5. 指导学生书写,强调重点字形的书写要点,如“寻”字的上下结构,“柳”字的木字旁等。
四、指导朗读
2. 学生模仿朗读,注意表达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五、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与同学们分享你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快速抢答或听写检测。
二、品读释疑
1. 分段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 提问:“我们”去哪里找春天了?为什么?
- 引导学生理解“脱掉棉袄、冲出家门”等词语所表达的急切、激动的心情。
- 提问:“我们”从哪些景物中找到了春天?描述一下这些景物的特点。
- 仿写句子:如“迎春花吐出的花蕊,那是春天的眼睛吧?”引导学生发现春天的特点并仿写句子。
- 讨论:“我们”是如何感受到春天的?通过哪些感官?
三、写作手法解析
- 引导学生理解并欣赏比喻句的妙用,如把小草比作眉毛,野花比作眼睛等。
- 举例并练习造句,加深对比喻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