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比黄花瘦全诗_人比黄花瘦是比喻还是对比
课堂瞬间
高三某班课堂纪实。
01
师:“请每位同学说一个自己印象深刻的比喻句。从第一排开始传话。”
生1:“大雪像柳絮。”
生2:“鹅毛般的大雪。”
生3:“大雪像梨花。”
师:今年未见雪,大家对雪的思念甚浓啊。
全班笑。
生4:嗯…嗯…想不出来…“脸红如苹果”
又笑。
师:很好,跳出了雪的比喻。
生5:“湖面如镜子。”
师:你们的话让我想起了美好的小学时光。
又笑。
生6:“学校像监狱。”
全班大笑。
师:这个比喻形象且幽默。但如果是很多学校,那就是地狱了。后面请同学继续。
学生默然。
师:那我替你说一个,“很多人聚在一起看某物,头伸得像小燕子一样”,看到过燕妈妈喂食时它们的表现,你会觉得这是非常形象的说法。
师:再如,“群山如凝固的海浪,海浪如起伏的群山”,这种在“连绵起伏”上的相似性,让人印象深刻。还有诗意的比喻,“山是眉黛聚,水是眼波横”,引发人的无限遐想。
02
师:请读读材料上高考考赏析的比喻句。
生7:(阅读材料)
师:这几句比喻和之前的有什么不同?
生8:更为复杂。
师:具体说说怎么复杂?
生8:比如“海绵吸声音”,这里是用海绵比湖,用水比声音,一组比喻的复杂之处在于其创新性。
师:很好,其他同学还有发现吗?
生9:帐篷像船,对应“沙海”,沙漠像海,这里将比喻与整个句子相映衬,十分贴切。
03
师:如果把最后一个句子中的“苹果红”换成“红番茄”行不行?
生:可行,但考虑上下文中的就近取物来比喻,似乎不太恰当……这可能需要考虑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背景联系吧?但也可以使得比喻更生动有趣、更具画面感。在时间上或空间上取材来作比喻是一种沟通读者体验的良好效果。以时间上的为例,还记得某部小说里有个场景吗?“电话亭像泰坦尼克号一样”,那时的电影《泰坦尼克号》在正火。这种比喻不仅形象还富有情感暗示。那么你们能想到“电话亭”和“泰坦尼克”的相似之处吗?
学生思考片刻后摇头。
师:我提示一下,它们都曾经是某种特定时期的流行文化符号,但它们的命运却截然不同......关于它们的不同命运有着什么深刻的寓意呢?我们不妨一起深入思考一下这个话题…… 04 解析和深化对"身份和性格"在比喻中影响的理解。 “当我们做比喻的时候,我们在乎的不只是两者的外形相似,更多时候是我们是否从心中体会到了一种难以言表的相似, 这种相似的来源可能就是人和人之间千差万别的‘身份和性格’”。 如孩子在公园说的树像海苔、土像巧克力与我们大人使用相似的比喻就有很大差异。不同人的性格和生活经历会影响他们的表达方式,导致他们使用的比喻各不相同。如刘姥姥与岳飞的表达风格不同。用上刘姥姥的话不合适给岳飞;又如“人比黄花瘦”这句放在李清照词里就很合适;而在岳飞的词里就不太合适了。” 这就是“习焉不察”的现象——我们用惯了某些词语和表达方式却往往忽略了它们背后的深意和背后的原因所在。”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多思考、多理解、多体验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和情感的原因所在。 05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无论是生验还是人的身份和性格都会影响我们使用比喻的方式和效果。所以我们在使用比喻时应该多思考、多理解、多体验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和情感才能更好地运用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让我们的表达更生动形象更有说服力、更具艺术感”。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学习中不断深化理解提升表达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