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土楼在哪里_厦门云水谣土楼
七月的一个日子,我们踏上了前往南靖县云水谣土楼的旅程,一个历史悠久的景区。
清晨的阳光透过车窗洒落,天空呈淡蓝色,点缀着雪白的云朵。路边的蝉鸣声与偶尔因游客未系安全带而响起的警报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旅行的独特背景音。从厦门出发,经过一段漫长的车程,我们幸运地成为了第一批登上大巴的旅客,我们选择了靠窗的位置,以便更好地欣赏沿途的风景。
随着路途的延伸,我们目睹了鼓浪屿的壮丽与跨海大桥的雄伟。来自不同地方的游客陆续登上了大巴。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景观和风土人情。窗外的植物不再是熟悉的梧桐树或银杏树,而是带着热带风情的棕榈树。
导游热情地为我们介绍道:“云水谣并非其原始名称,而是因电影《云水谣》的拍摄而广为人知,因此古村镇被命名为云水谣。”随着导游的讲解,巴士穿梭在海边与山边之间。抵达漳州后,我们在一家当地的农家乐用餐,体验了不同于前日在厦门海鲜的独特风味。
不久后,我们抵达了目的地——云水谣土楼。导游再三叮嘱我们要做好防晒措施并带上饮用水。刚下车,当地人便开始叫卖斗笠,他们面孔被太阳晒得黝黑。
我们沿着石子路前行,怀远楼作为世界遗产之一逐渐展现在眼前。土楼与周围的村庄被水稻田和茶山环抱,构成了一幅宁静的田园山水画。怀远楼前的平地上排列着鹅卵石组成的太极图案。这座建筑建于1909年,其精湛的建筑工艺和精美的保护使其成为双环圆形土楼的典范。
怀远楼的楼基用巨型鹅卵石和三合土筑成,高约3米,至今仍坚固美观。楼高四层13米,直径38米,每层有34间房共136间。站在楼外墙上抬头望去,可以看到楼基下围小、中间大、上层逐渐缩小的橄榄状结构。导游解释说这种结构符合力学原理,具有抗风抗震的特性。
怀远楼的主人来自中原的怀杨简氏家族。这里既是他们的居住地也是学堂。走进怀远楼的大门来到内环楼“诗礼庭”,经过小天井便是主体“斯是室”。两旁柱子上的对联和上厅的对联都体现了文化的忠孝、耕读传统。
从内部仰望土楼,蓝天白云围绕一个巨大的圆圈显得美不胜收。导游用他的闽南官话告诉我们:“这土楼一层为厨房、二层为仓库、三四层为住所。仍有一些当地人居住于此所以部分区域不开放参观。”这里虽然混杂着生活气息的味道有些让人感叹但也正是这种烟火气息让云水谣景区更加生动有趣。
在游览土楼时我们感受到了浓厚的历史氛围和对古建筑的赞叹而漫步在云水谣景区中则让我们领略到了这里的山清水秀和对灵山碧水的赞美之情。
在潺潺流动的小溪旁和百年的大榕树下蝉鸣声不断耳边仿佛总能听到当地人的吆喝声和小贩叫卖声以及孩子们的笑声交织成一首美妙的乐曲。几乎每个路口转角都有当地人自制的冷饮和雪糕在售卖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迎接每一位到访的游客。
这里不仅仅是一个旅游胜地更是人们感受当地浓厚的人间烟火和风土人情的地方以及代代传承的文化底蕴和劳动的智慧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