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鸥翔集的集甲骨文_简易甲骨文集字


《史晨碑》雅称《鲁相史晨奏祀孔子庙碑》,刻于东汉灵帝建宁二年(公元169年),是史晨祭祀孔庙时留下的重要石刻。其正反两面均刻有文字,故而后世常将其分为《史晨前碑》与《史晨后碑》两部分。如今,此碑已藏于山东曲阜孔庙之中,被尊为书法的范本,更被视作“八分正宗”。

在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至巴陵郡。在第二年,政事通达,百姓和乐,各种废旧事务逐渐恢复。于是,他决定岳阳楼,增加其原有的规模,并将唐贤今人的诗赋刻于其上。他并委托我写下这篇文章以作纪念。

我观察了巴陵的壮丽景色,主要集中于洞庭湖上。这片湖泊连接着远方的山脉,横跨长江,浩浩荡荡,无边无际。它的景色随昼夜更替而变化万千。这就是岳阳楼的主要观景之处,前人对此已有详尽的描述。岳阳楼北通巫峡,南至潇湘,常有许多文人墨客在此聚会。他们欣赏自然美景的感受,难道会有所不同吗?

当阴雨连绵,长达数月之久时;阴冷的风呼啸着,浊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被隐藏起来,山岳也隐匿其形;商旅无法通行,船只被摧毁;傍晚时分,一片昏暗,虎啸猿啼之声此起彼伏。当登上这岳阳楼时,人们会因远离家乡而思念亲人,担心被和嘲笑,眼前的一切都显得萧条冷落。这种感受极点而产生的悲伤之情是难以言表的。

而当春光和煦、景色明丽时,湖面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沙鸥在湖面翱翔,鱼儿在水中游动;湖岸的兰草和香芷郁郁葱葱。有时烟雾全部消散,皎洁的月光;浮动的金光与静谧的月影交相辉映。渔人唱着歌相互呼应,这种快乐真是无穷无尽。当人们登上这岳阳楼时,会感到心胸开阔、精神愉快;忘记了荣誉和屈辱等身外之物;面对着风举杯共饮,这种喜悦之情真是难以言表。

我曾试图探索古代仁人志士的心境与这两种情感的差异所在。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异呢?原来他们不会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感到喜怒哀乐。当身居时,他们会为百姓的福祉而担忧;而当身处江湖之远时,他们则为国君的福祉而担忧。无论进退得失,他们都会保持一颗忧国忧民的心。那么何时才能真正得到快乐呢?那必然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吧!唉!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样,我希望能与这样的人共同追求这一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