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是什么作物_五谷中的菽指的是什么


在古代的文献中,常常提及“五谷”这一概念,那么这五种主食具体是什么呢?

对于这个问题,历史上的学者们有着不同的见解,其中两种最具代表性的解释如下:

《周礼》中记载:“五谷”包括麻、黍、稷、麦、豆,这是郑玄的解释。

而在《孟子》中,赵歧注解道:“五谷”指的是稻、黍、稷、麦、菽。

进一步探讨“五谷”的概念

据苍耳老师理解,赵歧的描述似乎更为贴切。特别是“五谷”中怎么可以少了“稻”这一重要作物呢?虽然“麻”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被视为一种谷物,即可以食用又可榨取油,但从严格意义上讲,它并不能算作典型的“谷”。

还有一种称为“六谷”的说法,它将上述两种解释合并,加入了苡米等作物。而“百谷”则是对所有谷物的统称,涵盖了更多种类的作物。

现在,让我们重点关注赵歧所提出的“五谷”——稻、黍、稷、麦、菽,来详细了解一下它们是什么。

1. 稻:指的是水稻。在周朝时期,南方主要种植水稻,而北方则以小米、粱等作物为主。

稻的图像链接:

2. 黍(shǔ):又称大黄米或糜子。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就有提及这种作物。

3. 稷:其实就是小米,亦称粱或粟。尽管有文献提及稷与黍的关系,但它们在植物学上是不同的作物。在周朝时期,小米在北方是重要的粮食作物。

4. 麦:特指大麦。在周朝时期,大麦与小麦的称呼有所不同。

大麦的相关资料:

5. 菽(shū):即豆类,常特指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