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图谱解析_太极图说全文及解析
陈鑫(1849年至1929年),字品三,乃陈仲甡之三子。其祖父名有恒,字绍基,不幸早逝。叔祖名有本,字道生。因陈有恒溺亡于洞庭湖之不幸,仲甡及其弟季甡遂改从叔父有本学拳。陈鑫秉承家训,先父命其兄习武,而自己则专攻文学。因科举不顺,未能显达的陈鑫,只得在家乡开设蒙馆,以教书为生。他自幼耳濡目染家传武艺,对其有着深厚的理解和体会。晚年目睹太极拳风靡世间,且感于杨禄禅曾学拳于陈家沟,遂发奋著述。自光绪戊申(1908年)至民国乙未(1919年),历经十二载,其书《太极拳图画讲义》终得完成。
(陈鑫画像展示)
二、《陈氏太极拳图说》概述
三、《陈氏太极拳图说》评析
《陈氏太极拳图说》一书有两个显著特点:
其一,陈鑫提出了“陈卜创太极拳论”。在《自序》中,他写道:“明洪武年间,我祖陈卜在耕读之余,以阴阳开合之理运身转动,用以助消化,并命名为‘太极拳’,传至后代。”这与书中所述的创拳历程有所不同。
其二,关于太极拳的起源。对于“陈王廷造拳说”,和陈鑫的看法并非主流。事实上,此说更多是随声附和唐豪之言。关于太极拳的起源,尚有杨、郝、吴、孙等各派之说,均在陈家沟太极拳风靡全国二十多年后才逐渐明确。
同样在民国时期考察陈家沟的吴图南与陈鑫有过交流。吴氏在采访中得知,陈鑫虽为读书人,不常练拳,但对拳术有着深厚的理解。他解释自己的著作《太极拳图画讲义》时说道:“我把《易经》中的卦象等写入书中,并配以图解,再将家传的炮捶与太极拳相结合。”陈鑫对自己的作品并不满意,他认为自己的目的不在于解释太极拳,而在于阐释《易经》。吴图南因此指出:“陈鑫的关注点在于解读《易经》,而非太极拳本身。”
四、陈家沟“太极拳”理法的独特性
在《陈氏太极拳图说》中,陈鑫运用了大量的易理图文来阐述拳理,如“伏羲八卦”、“河图说”、“洛图说”等。书中还介绍了人身经络的图谱、歌诀等。这些使得太极拳背负上名目繁多的外壳,自《陈氏太极拳图说》始。书中提出了“缠丝劲”的练习方法。这些内容在杨、郝、吴、孙等家派太极拳中未见记载或口传,是陈氏太极拳的独特之处。
《陈氏太极拳图说》不仅是对太极拳理论的深入探讨,也体现了陈家沟武术与易理的融合。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练习方法为后世太极拳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