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诗的诗意_《七步诗》的意思


魏文帝曹丕曾对胞弟东阿王曹植提出挑战,要求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将施以重罚。曹植应声而作,赋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此诗让曹丕面带羞愧之色。

诗中一字“惭”,流露出曹丕内心的情感。手足情深,为何要如此“相煎”?原来在曹操在世时,曹丕与曹植二人曾为世子之位展开激烈角逐。曹植天赋异禀,深得曹操喜爱,但他的率真本性却让他在竞争继承人之位时显得与传统的要求有所偏差。

其中一次,曹植因任性而私开司马门,行驶在禁道之上,此举大伤了曹操的心,甚至让曹操在多次提及此事时对曹植另眼相看。

经过深思熟虑后,曹操最终决定将世子之位传给曹丕。尽管曹植未能成为世子,但他独特的个性与率真却让他成为了一代杰出诗人。他的诗歌才华横溢,充分展现了其鲜明的个性与动人的情感。继屈原之后,他为诗歌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位。他对于兄弟间的权力关系调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得许多原本身居要职的兄弟远离了权力的中心。在这紧张的氛围中,他更是用出了“七步索诗”的计策来试探曹植。

著名学者陆侃如和冯沅君在《诗史》中对此事进行了认真考证,认为“七步的传说是可信的”,并断定此诗作于文帝在位期间。这首诗是:

以豆为羹又为汁,豆在釜中泣声悲。萁在釜下猛火燃,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诗中前两句描绘了豆子被制作成羹汁的惨痛遭遇,历经煮、滤等工序。而后两句则以豆萁(豆类植物的茎秆)为燃料在锅下燃烧,使得锅中的豆子痛苦哀嚎。这五六句深刻反映了曹植内心的感慨,点出了这首诗的主旨:豆萁与豆子本是同根所生,为何要如此残酷无情?

听闻这、带着泣诉的诗歌,任何有良知之人都会深感愧疚。我们不得不叹服于诗人应对之敏捷、手法之高明。整首诗以比兴手法出之,取譬精准,借物言志。

据杨修记载,曹植每有创作时握笔立成,如诵于心、借书于手,不需过多思考。这体现了曹植超常的创作能力和敏捷的思维。

反观曹植的《七步诗》,无论从构思、修辞、遣词造句还是行文来看,都显示出他超凡的创作才华和灵巧的譬喻。古人称这种超常的创造能力和创作思维的高峰状态为“神思妙悟”。

钟嵘在《诗品》中评价曹植的诗风时说:“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卓尔不群。”这从《七步诗》中可见一斑。

曹植的诗歌才华与创作精神不仅是他个人的辉煌成就,也是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