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翻译和原文_汉乐府《陌上桑》


《陌上桑》——乐府诗之韵味

当晨曦初露,东南方泛起一抹金辉,洒落在秦氏的楼阁之上。秦家有一位妙龄女子,名叫罗敷。她对蚕桑情有独钟,常于城南的角落里采摘桑叶。她用青丝编织成牢固的绳索,以桂枝为钩,展示出她勤勉的品质。她的发髻低垂,倭堕似的发型是当时的时尚潮流;耳畔则佩戴着明亮的珍珠。身穿缃绮下裙和紫绮上衣,行走间如诗如画。

见着罗敷的路人无不驻足痴望,担子随手搁置在一旁。年轻小伙更是被其美貌所倾倒,有的情不自禁地脱帽顶上了巾帕。地里的农夫,锄头与犁都被暂时忘却,彼此间的怒怨抛诸脑后,众人的目光焦点全落在罗敷身上。

一日,从南方来了位贵人使君。五匹骏马驻足不前,使得整个气氛顿时变得肃静。使君派遣下属探问:“请问哪家的女子是罗敷?”得知秦家有此佳人后,下属如实相告。罗敷则毫不畏惧地回应:“我便是罗敷。”当被问及年龄时,她回答道:“虽未满二十,但已过十五。”面对使君的邀请共乘,罗敷直言不讳地拒绝了他:“使君何其愚昧!使君已有妻室,而罗敷已有夫君。”

罗敷进一步描述自己的夫婿:“在东边不远之处,有着无数的马骑跟随。我夫君身处高处,识别他的只需那标志性的白马。”其以细节展示了夫婿的身份尊贵和自身的自豪。五十余言间便勾画出一个女子爱意显露的形象。

[评析]

此篇《陌上桑》展现了一种别样的艺术魅力。诗篇主要采用人物对话与行动来展开故事情节,其手法不仅增加了文本的生动性,更展现了语言的独特韵味。朴素而不失生动的语言中蕴含了深邃的意境,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诗人的高超技艺。

乐府诗作为古代音乐与诗歌的结,不仅承载了音乐之美,更展现了古代的智慧与情感。《陌上桑》作为其中的佳作,不仅展现了乐府诗的独特魅力,更成为了后世传颂的经典之作。

乐府诗的起源可追溯至汉代音乐的设立。它不仅为宫廷所用音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更广泛地收集了民间的歌谣与乐曲。随着历史的演进,乐府逐渐成为了可以入乐诗体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