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奢以俭前一句_戒奢以俭前面是什么


唐太宗,自十八岁始,便在外统军征战,亲历了百姓的艰辛与隋朝的兴衰变迁。他对奢侈带来的教训深有认识。自即位后,他致力于勤俭节约,上行下效,从而开启了贞观年间的“俭约治理”。

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初掌时,提出了问题:为何大禹疏导九山、开九江得民心拥戴,而秦始皇虽建豪宫却引起?他解释说,大禹的目的是为了民众福祉,而秦始皇则满足私欲。他得出结论:节俭则不劳,而奢侈则危亡。作为新任领导者,他立即制定了四条规矩,要求全体官民遵守。

以行动践行规矩。在宫室建设上,他坚决反对大修土木。即使有计划兴建宫殿,也因担心过度耗费如秦皇之事而作罢。他还倡导薄葬,改变封山起冢的做法,强调墓中不应有贵重品。他的日常节俭可见一斑,曾对房玄龄说:“朕食时思稼穑之艰难,衣时思纺绩之辛苦。”

以身教人,严于教子

他认为天下渐安之际,将节俭的基因传承下去至关重要。因此对子女教育尤为重视。知子莫若父,他深知皇室子弟生而富贵、不知疾苦,往往奢侈成性。故此他特别关注太子的教育,不仅言传更注重身教。

的节俭不仅影响了上下,连位高权重的宰相们也过着清俭的生活。如中书令岑文本虽位高但居处简陋,户部尚书戴胄虽掌管天下财赋却居所弊陋。这些的节俭生活作风,都是的示范效应所致。

对于太子李承乾的奢侈行为,深感痛心并加以规劝。他对新太子李治的教育尤为用心,不仅在饮食上教导他稼穑艰难,更在骑马时教他体恤民力。他在《帝范》中特设“崇俭”一章,告诫李治节俭养性。经过这样的教育,李治继位后轻徭薄赋,实现了边陲安定、百姓富足的“永徽之治”。

唐太宗的节俭不仅属于历史,更具有现实意义。他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精神不仅在古代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反对铺张浪费也具有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