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oh2_feoh2与feoh3转化化学方程式


【Fe(OH)3胶体的制备过程】:

在沸水中缓缓加入FeCl3的饱和溶液,随后持续加热直至溶液呈现出红褐色的特征。以下是具体步骤:

1. 预处理:先将水煮沸,接着向其中慢慢添加饱和的FeCl3溶液。

2. 煮沸过程:继续加热直至溶液逐渐变成红褐色,这标志着胶体的形成。

3. 停止加热:一旦达到所需的颜色,应立即停止加热,以防止胶体进一步变化。

涉及的化学反应为:Fe3++3H2O = Fe(OH)3(胶体)+ 3H+,在此反应中,等号的使用表明了反应的平衡状态,胶体的标记强调了其不同于沉淀的特性,而加热则是促使反应进行的关键条件。

【Fe(OH)2的制备及变化】:

在实验中,观察到白色沉淀迅速转变为灰绿色,并最终变为红褐色的Fe(OH)3沉淀。这背后的化学反应如下:

1. 初始反应:Fe2++2OH- = Fe(OH)2,表示亚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亚铁。

2. 氧化反应:4Fe(OH)2+O2+2H2O = 4Fe(OH)3,表示氢氧化亚铁在氧气的作用下被氧化为氢氧化铁。

进行此实验时需注意以下事项:

1. 所使用的亚铁盐溶液必须是新制的,并且NaOH溶液需预先煮沸以去除其中的溶解氧和其他杂质。

2. 滴定管应插入液体下方,以确保溶液的准确添加。

3. 为防止氢氧化亚铁被氧气氧化,常在液面上加一层油膜,如苯或食物油等。

【二价铁与三价铁的检验方法】:

为了检测溶液中是否存在Fe3+,可向待测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立即变为红色,则证明存在三价铁离子(Fe3+)。其反应为Fe3++3SCN-=Fe(SCN)3。若未显红色,则可加入少量氯水,使二价铁离子(Fe2+)被氧化为三价铁离子并使溶液变红,从而证明二价铁的存在。相应的化学反应为2Fe2++Cl2=2Cl-+2Fe3+,随后Fe3+与SCN-反应生成红色络合物Fe(SCN)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