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睑穹窿部示意图


一、急性卡他性结膜炎

急性卡他性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眼病,由于细菌感染所致,具有流行性,通常被称为“红眼”或“火眼”。主要的致病菌包括肺炎球菌、KochWeeks杆菌、嗜血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

主诉症状

患者常感到眼睛刺痒、有异物感,严重时眼睑沉重,畏光,流泪,有灼热感。有时因物附着在角膜表面,会导致暂时性视力模糊,但冲洗后视力可恢复。

诊断依据

1. 临床表现:眼睑肿胀,结膜,以睑部及穹隆部结膜最为明显,同时伴有粘液脓性物。

2. 辅助检查:结膜囊物涂片或睑结膜刮片可见大量多形核白细胞及革兰阳性球菌或阴性杆菌,细菌培养可确定具体致病菌。

治疗要点

1. 对于物多的患者,可采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冲洗结膜囊,或使用消毒棉棒蘸取上述溶液清洁眼部。

2. 对于有假膜的患者,需用生理盐水棉棒将其除去,然后滴用眼液。

3. 根据不同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菌物滴眼。在未进行细菌培养的情况下,宜选择广谱抗生素,兼顾革兰阳性杆菌和阴性杆菌。早期治疗需频繁滴眼,每15分钟一次,连续2小时,随后改为每小时一次,持续24~48小时,之后根据情况酌情减量。滴眼液中,喹诺酮类物对绝大多数革兰阴性杆菌有强效抗菌作用,对革兰阳性杆菌亦有效。常用物包括0.3%氧氟沙星、0.3%环丙沙星、0.3%左氧氟沙星等。

二、慢性卡他性结膜炎

慢性卡他性结膜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结膜慢性炎症,病程长且顽固,是常见的眼病,多双侧发病。主要细菌诱因是金葡萄球菌和莫拉菌,这两种细菌均可能引起眼睑炎症。非感染因素如不良环境、某些眼病、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长期使用刺激性物或化妆品也是常见原因。

主诉症状

患者自觉症状轻重不一,多有眼痒、异物感、灼热感、干涩感,眼睑沉重及眼疲劳。这些症状常在下午、晚上或阅读时加重。

诊断标准

1. 临床表现:轻者仅表现为睑结膜轻度,有少许粘液性物。长期刺激者则表现为睑结膜、肥厚、增生等。金葡萄球菌感染者常伴有睑缘受累,莫拉菌引起的慢性结膜炎则常有明显的结膜滤泡,并可能伴耳前淋巴结肿大。

2. 辅助检查:对于长期不愈的患者,应进行睑缘和结膜细菌培养。

治疗策略

1. 根据不同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菌物滴眼,常用滴眼液如0.3%氧氟沙星、0.3%环丙沙星、0.3%~0.5%左氧氟沙星和0.3%妥布霉素等,每日滴眼4~6次,睡前涂抗生素眼膏,如0.5%四环素、0.5%红霉素等。

2. 使用0.25%~0.5%硫酸锌滴眼液,每日滴眼2~3次,可缓解痒感,对莫拉菌感染有良好的疗效。金葡萄球菌感染常伴眼睑炎症,治疗需包括眼睑清洁,可用温和浴液清洗睑缘,晚上使用抗革兰阳性杆菌眼膏;对于长期不愈或伴酒渣鼻的患者,可辅以全身用,如口服强力霉素。